注册 登录
阳新论坛 返回首页

天老的个人空间 https://bbs.435200.com/?20450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阳新姓氏之前言

已有 695 次阅读2016-12-12 10:12 |个人分类:阳新文化| 阳新

        阳新县地处长江南岸,历史上称“吴头楚尾”。公元前201(即汉高祖六年)刘邦撤销秦朝的南郡,在我们这里设立“下雉”县,归属于江夏郡管辖。从此,这里就开始了建县的历史,从那时算起这里的建县时至今2217年了。
      到了东汉末年王莽篡权时将下雉改为闰光,但到了公元208年(东汉建安十三年)又恢复下雉县。214年由江夏郡改属西陵郡。三国时期,孙权将下雉划为吴的辖地,221年将下雉一分为二,增设一个县叫阳新县,同归武昌郡管辖,这是阳新县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历史之中。以后时而军,时而州,时而府,时而县;时而下雉,时而润光,时而高陵,时而富川,时而永兴,时而兴国,一直到1914年才恢复原名——阳新县。
      既然阳新有那么悠久的历史,有时他的建制还那么高(元代曾经设路、府),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阳新的过去曾经辉煌过,而辉煌的最主要基础就是人口。
      众所周知,中国的人口是以姓氏为单元的。有人就有住房、村落、姓氏,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血缘血清关系。2000多年前就有县,是湖北少数的古县之一,有县肯定有人口,并且人口应该还不少。这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州志、县志对人口,特别是对姓氏(唐代以前)几乎没有记载。阳新人耳熟能详的一句话是“先有易施佘,后有兴国州”,这也只能说明兴国州之前的唐代阳新就有原住民了,那么古下雉的人到哪里去了呢?这是否说明阳新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地区,我们是典型的客家人?
      最新版的《阳新县志》记载,截止2004年阳新百万人口共有420个姓氏。其中仅一人的姓67个,两人的姓35个,一万人以上的32个,最大的姓按人口多少分别是“陈、柯、刘、李、王”,陈姓7万余人,王姓5万余人。据我查找的资料,最早记载迁入阳新驻住的是唐玄宗时期从陕西西安迁入阳新洋港的罗姓。当然佛教来阳新更早,《兴国州志》记载,最早的宗教建筑,是东晋时的筠山兴旷寺。
       阳新这个地方现在虽然看起来蛮现代化的,但在远古时却还是一处荒芜之地,地处吴头楚尾,是江西人湖广的东大门。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无数次改朝换代的争战也曾经发生在这里。特别是大革命时代,有几近30万革命烈士为共和国的自由而常眠地下,由此可以想象,阳新这个地方在战争频发的年代是一个不详之地。加之虫害,阳新是血吸虫的重疫区,在医疗条件缺乏,对血吸虫认识不清的年代,这里就是一个恐怖之地,死亡之地。由此不难想象,从外地迁入阳新驻住的客家人,通过几代的繁衍,人口不增不减或略有增加,而湖区驻住的人口不增还减,为了家族的兴衰,他们自然就会另择驻地,这或许可能就是阳新没有古住民历史记载的缘故吧?
      我们解读姓氏,就是追根求源,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的祖先有什么辉煌的事迹和传说?这也是大家平时闲谈吹牛的话题。
      为了把这个话题说清楚,首先要了解一个问题:人为什么会有姓呢?我们每个人的姓为什么都不一样?
  我们可以先看看“姓”这个字:左边一个“女”,右边一个“生”。从字面来看能想到什么呢?——大概就是女人生孩子吧。
  女人生孩子和我们的“姓”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先从远古时代女人的地位说起。在很久远的时候,女人的地位是非常非常高的,一个家族的最高统治者就是女人,历史课中告诉我们那个时候叫做母系氏族社会。为什么那个时候女人的地位很高呢?因为当时对于生存能力很低的人类来说,能够繁衍后代的人是最重要的人。而只有女人才有这个能力,于是当时的人们就认为女人是很神圣的,对人类的不断传承非常重要。于是,女人在家族中的地位自然就高了起来。当时的小孩子,都知道自己的妈妈是谁,但往往不知道自己的爸爸是谁。远古时代有很多相似的传说也反映出这个特点,比如:《史记》说某某女子,某一天在郊外看到一个巨大的脚印,在上边踩了一下,回来后就生下了孩子;还有的是说,某个女子捡到一个什么东西吃掉,就有了孩子。这些历史当然只能当神话传说看,但是反映出来的历史事实是可信的:那个时候大家都不太在乎爸爸是谁。
  一个女人能生了孩子,她的孩子当中的女孩子还能再生孩子,不断繁衍,一多了,就形成了一个大家族。为了和其他的大家族区别开来,就得用一个特定的符号,来表示这个大家族与别家族的不一样,这个符号就是最初的族群。后来有了文字以后,每一个属于这个大家族的人,就用一个字代表这个家族,于是这个共同的家族就有了一个同样的字来表示,这就是姓的最初起源。所以说,不光姓氏的“姓”是女字旁,连最古老的一些姓,都是带有“女”字旁的,比如“妊”、“姜”、“妫”等等。
  每一个族群或大家族都有自己的姓,以此来和其他家族进行区别。人类的自然竞争和逐步淘汰,让很久远之前的古人就清楚的知道:同一个家族的人是不能够结婚的。同一个家族的人结婚,生下的后代就可能有各种各样的疾病或残疾。于是,为了让一个人数很多的家族的成员之间相互知道谁属于这个家族,就用一个统一的姓来给这个家族做个标记。
  我们现在往往说到一个词“姓氏”。明白“姓”是什么了,那么“氏”又是什么呢?这个还要回到前边的话题。当同一个姓的大族群经过许多代的繁衍,人数越来越多了,都住在一起,甭说地方没有那么大,连食物和饮水都会很成问题。怎么办呢?只好到到了一定规模就分家,迁徙到其他的地方去居住。这些一个大族的分支,就叫“氏”,在不改变原有“姓”的基础上,他们可能还会给自己的部落用一个新的字号来命名,于是就有了“堂号”,这个新的字号,往往与他们的特长或居住地有关。比如炎帝,他姓姜,称神农氏、烈山氏。神农、烈山,都与烧山从事农耕活动有关系,还有“三槐堂”也与居住地有关。
  这就是姓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从古至今,中国人有多少姓?大概没有人能说出准确的数目,有人认为,少数民族不算,光汉族出现过的姓加在一起,就能上万!而我们熟悉的《百家姓》,是宋代的人从数之不尽的姓氏中挑出来使用最为广泛的一些,编成的一本书。这本书在古代是教小孩子识字用的,一共收入了504个姓,其中单字的姓444个,两个字的复姓60个。
  这些姓氏一个个排列在这里,相互之间似乎没什么意义上的联系。但是,如果把它们想象成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就有意思了。仿佛我们面对很多不认识的人,习惯性地问一句:“您贵姓?”对方告诉我们,于是我们就认识了。从本篇开始,我们将对一个个姓氏的起源、发展、郡望、堂号进行大致的解读。
  顺便说一句,“您贵姓”现在是一句对别人表示尊敬的客气话,但在很久远的古代却不是。因为那个时候姓氏确实是很“贵”的——往往只有贵族才有姓氏,普通平民却没有这样的待遇。所以,“百姓”这个词现在指千万普通人,而在遥远的古代,却未必谁都是“百姓”。
      由于手头资料有限,能查的族谱又很少,文中可能漏洞百出,敬请知情者和爱好者提出批评指正,本人欢迎之至!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阳新新阳网 ( 鄂ICP备19013424号-2 )

GMT+8, 2024-3-29 08:21 , Processed in 0.09740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