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楼主: 牛仔妈
收起左侧

润物细无声——牛牛成长记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8-30 17:34:31 | 显示全部楼层 <
本帖最后由 牛仔妈 于 2013-8-30 17:35 编辑

2013年8月26日  星期一 《会主动思考了》
   
    这几天因为我的工作堆积得比较多,除了与牛牛的亲子读经活动外,牛牛的绘本阅读,基本上我就不管了,由爸爸负责。今天晚上,爸爸给牛牛讲了《弗洛格找宝藏》的故事。

01.jpg
这个故事牛牛听了有很多次了。
    当爸爸讲到小熊也掉进了弗洛格挖的井里,两个小伙伴在黑黑的井里呆了一个晚上都没人来救他们出去,只能指望天亮有人来救它们的时候,牛牛插话了......


02.jpg

      这本绘本原来我也给他讲过N次了讲完了就结束了,从来没有过思考,但是这一次不一样了。
      牛牛说:“它们还有一个办法可以出来的.....”
     “哦?”爸爸停下来:“说说看,是什么办法?”
    “就是自己挖一个楼梯呗!”牛牛回答得很轻松。
    “对呀,我怎么没想到呢?”正在埋头工作的我听到这答案,一拍桌子。
    “牛牛真是开智慧了!”爸爸也赞叹道。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同一本书,反复看,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心情去看,感悟都会不同,原来孩子也是一样的。孩子以前不会思考,只是因为累积的时间不够而已。牛牛的思考能力逐渐被激发出来了。

03.jpg
      
      绘本中的两个主人翁一直等天亮,直到有朋友来把它们救出去......文章虽然是想表达主人翁最终战胜困难(可能它指的困难是害怕的心理吧?)的一种精神和内涵,但实际上却并没有做到,依靠的仍旧是别人的帮助。而牛牛却想到了:挖一个楼梯形状,就可以自己爬上去了,不用坐以待毙求别人,这不仅是孩子思考出来的结果,更体现了孩子自强不息的一种精神。虽然我不能说,孩子的这种思维跟读经一定有关系,但是,你能否定一定没关系吗?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易经》的乾坤两卦,也是清华校讯。我们与孩子一起,每天读着高能量大智慧的《易经》,孩子自然而然懂得:顺境时,我们厚德载物;逆境时,我们自强不息。

 楼主| 发表于 2013-9-1 13:03:37 | 显示全部楼层 <
2013年8月31日     星期六      《妈妈,我是来报恩的......》

       “夫妻是缘,善缘恶缘,无缘不聚;孩子是债,讨债还债,无债不来。”因为我自己在学佛,偶尔会给牛牛讲一些关于佛教的小故事。

       牛牛最初听到父母与子女是一种讨债还债、报恩报怨的关系时,曾问我:“妈妈,什么是报恩和报怨啊?”

       我解释给他听:“孩子乖巧懂事、孝敬父母,就是来报恩的;孩子若是任性叛逆、忤逆父母,就是来报怨的。” “哦,那我是来报恩的......”牛牛喃喃的说。

       最近开始读《孝经》了,第一次读,牛牛说:“妈妈,我喜欢读孝经,我是来报恩的”,牛牛再次提到了这个词,他一直还惦记着呢。感动!

《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从这里,我们能看出,什么是真正的孝。这与《弟子规》里面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需顺承”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孝。《孝经》既告诉我们要珍惜爱护自己的身体,这是为了不让父母担心;也告诉我们要立身行道,什么是立身行道?就是修养自身、奉行道义,这样的人在社会上才能受到尊重与敬爱,让父母以你为荣。而《弟子规》的孝,不敢苟同。“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这一定要建立在父母的话是正确的前提下。而现在有多少父母是合格的?

      难怪,赖老师说“只读《弟子规》成不了才”。两部经典的能量级别,完全不在一个档次。

      上周,牛牛终于积满了十张贴身铠甲的小贴纸,我们答应给他买一辆自行车,于是今天上午带着他一起去了家乐福买自行车。晚上到外面骑了一个多小时,回到家时已经八点半了,牛牛喊饿,给他弄了一大碗饭吃完,洗完澡,已经九点了。我因为早起,中午没来得及午睡下午又接着上课去了。晚上陪牛牛学完车回到家时已经是精疲力竭,当时倒在床上估计都能睡着,牛牛却说:“妈妈,我们读经吧......”

      无奈,勉强打起精神。先依牛牛的要求念了《大悲咒》《心经》,然后又读了《老子》和复习了《朱子治家格言》,我想已经读了四样了,可以收场了。没料牛牛还抓住不放:“妈妈,《孝经》还没读,我最喜欢读《孝经》了......”晕倒,摧残呀,原来才读三样,现在读四五样还不过瘾!

     《孝经》牛牛读得非常认真,逐字指读下来,一字不落。而且我去洗澡去了,是牛牛自己一个人跟着音频指读的。孩子中午也没午睡,眼看十点了,《易经》没读。看到今天的结果,非常欣慰!以前付出的一切都太值太值了......

20130830-2.JPG
牛牛在指读《心经》,即使是复习,牛牛也逐字指读, 他希望可以认识更多的字。

 楼主| 发表于 2013-9-4 14:25:52 | 显示全部楼层 <
2013年9月3日   星期二   《分数不够,读经来凑》

      牛牛每天的10分可不是那么好得的,开始几天,干活的热情有增无减,然最近这两天又开始偷懒找借口了,要么说:“妈妈我不会做”,要么就说“我等下来做”。让孩子养成做家务的习惯貌似没那么容易呢。不过,没关系,我有的是时间和办法,慢慢来。

      做家务的分数没了,再加上其它几样,有时候没有特别突出的表现也不加分了, 这样一来,每天想得10分就没那么容易了。可是牛又很想要贴纸(每天满10分奖励一贴纸),怎么办呢?

       他的绝招是:分数不够,读经来凑。晚饭后爸爸带他去外面踢足球,踢完回家读经,当天牛牛的积分是5分,还差5分才能得到小贴纸呢。我们按常规读完了三样,牛牛说没读好,还要读,于是我把复习的几样拿出来了,牛牛都读完了。而且一样比一样读得认真。全部读完,我一本一本加起来算,一共是六样。晕~!@#¥%……5分加6分,现在是11分了,还超过了。

      奖励了他一张小贴纸,牛牛心满意足,开心得不得了,而我暗自偷乐:“小样儿,怎么玩都是掉进我的陷阱,哈哈。”

发光的银河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3-10-21 14:38:48 | 显示全部楼层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7 22: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
2013年11月12日   星期二  《感受挫败感》

    因为《老子》比较长,所以计划分两部份复习。前部份1-40章已经读完了,今天开始连贯起来诵读了。为了摸清牛牛对内容的熟悉程度,我用雪花片来记录牛牛需要提醒的次数,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地方读卡壳了,在他面前放上一个雪花片,当然如果我读错了,我也不能例外。
initpintu_副本.jpg

    看到前面摆着的雪花片了吗?牛牛的错误比我多。但是这似乎并没有影响他的状态。最近读经前,我们都会盘腿坐着听一首轻音乐,发现效果会好很多。几分钟的轻音乐能让孩子身心放松下来,不会带着浮躁的心情去读经典,也更专注一些。而盘腿我发现可以让脊梁挺得很直,以前牛牛读书眼睛都会离书本凑得很近,腿一盘,距离就自然拉开了,很好的保护了眼睛,也纠正了姿势。

    《老子》1-40章因为是诵读,复习下来还是比较快的,十来分钟就搞定了,一数雪花片,他9,我7。

003526yqn1tnoqnttnnv1k.jpg
左边是我的,右边是牛牛的:他9我7。

      牛牛噘着嘴皱着眉,不高兴了,觉得受了打击。我故作惊讶的说:“牛牛读得不错,只有9处地方不熟悉,原来我觉得你一定会超过10处呢,比我想象中好多了。”这么一说,牛牛的表情立马阴转晴了。我觉得孩子不能光听好话,该说的,我还是说了:“宝贝,如果你有超过10处以上的错误,我觉得也是正常的,因为你从来没有连贯起来通读过,不必沮丧。哪怕你今天错20处,明天只有19处,你也是进步了。以后读,只会越读越顺,越读错误越少,关键是以后的结果,而不是开始的困难。对吗?”不管他能否理解,我都是以我的说话方式与他交流和沟通。我相信孩子能懂。他点头了。事情也证明,牛牛的抗挫能力比一般孩子强得多。正是因为平时我不是一昧挑好听的说。

       现在的父母真的不缺育儿理念,不缺育儿方法,缺的是育儿的智慧。一听说吃苦教育好,送孩子离开家参加吃苦训练营;一听说赏识教育好,就不停的赏识、鼓励、赞美。


      当然,我也不是说这些教育手段不好,凡事,真的要把握一个度,过了,就会物极必反。就拿赏识教育来说,一昧赏识就会导致孩子没有丝毫的抗挫能力,听不得半句难听的话,现在的孩子,哪里是缺赏识教育,我看多是赏识过了头。生活中,孩子不可能只听得到好话,也不可能没有困难和挫折,如果孩子没有一点抗挫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更加谈不上了。而吃苦也没必要自寻苦吃,生活中的挫折困难都是客观存在的,处处都是教育契机啊。一切来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何必过份追求?

      我之所以用雪花片的形式摆出来让牛牛看到,就是在锻炼孩子的这种能力。看到自己的不足,不用害怕,能够坦然面对,今天你能看到不足,明天也会看到自己的进步。孩子的成就感也可以这样练就出来。当然,我不会无缘无故去打击孩子,我摆出来的也只是客观的事实而已。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7 22: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
本帖最后由 牛仔妈 于 2013-11-20 19:30 编辑

2013年11月14日    星期四   《越读越有信心》

       按复习进度表,今天又该复习《老子》1-40章了,前天复习时,牛牛错了9处,我错了7处。且看今天结果如何:他3我7。瞧牛牛的开心模样。

20131113-1.jpg
      倒不是我让着他,是我真的读错了这么多,也不知道怎么搞的,我状态会这么差,平时从不会错的地方居然会读错,一个一个都被牛牛纠了出来。每次他纠正我一次,就拿出一个雪花片放在我面前,这个坏小子,监督我一点也不含糊。

      读完之后,牛牛数雪花片,看着他数完,我噘着嘴巴做了一个哭脸表情,牛牛看了哈哈大笑,突然之间他搂住了我的脖子说了句:“妈妈,我爱你。”顿时,我感动不已。这孩子,怎么这么会表达自己的感情呢。

      看吧,亲爱的,妈妈相信你,你是真的越来越棒了。不仅能承受赞美,也能承受打击。


附:牛牛的经典复习进度表。标注A的经典是熟读且基本能背诵的。
P108014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4 22:46:51 | 显示全部楼层 <
本帖最后由 牛仔妈 于 2013-12-5 13:54 编辑

2013年11月21日  星期四   《对牛弹琴》

      晚上泡脚时,给牛牛讲了两句话“逆境中自强不息,顺境中厚德载物”。为了让他理解深刻,我把旁边的拖鞋拿来演示:“先把一板木板(是我们家铺的大友地板剩余的)放在地上代表马路的中心线,‘汽车’(其实是拖鞋)每次都只能靠中心线右边开,对向也会有‘汽车’(拖鞋)驶来,这两辆车不会相撞,因为都是靠右行驶的。如果这辆车靠左边行驶了......”
P1080155.jpg
      “它们会撞上!”,牛牛眼疾,脱口而出。
      “对,因为这辆车逆行了”,我扬了扬右手中的拖鞋。
        我接着说:“逆向,就是反的方向。那什么是逆境呢?就是反面、负面、不好的、坏的、差的、不喜欢的环境,都可以叫逆境。”
        为了使他更容易理解,我举了例子:“比如说,妈妈有时候会批评你,同学有时候不理你,你伤心难过不?”他点点头。
       “对你来说,这就是你的逆境了。能理解了吗?”牛牛又点点头。
        然后我又跟他解释了自强不息的意思:“自,就是做好自己,一切靠自己;强,就是强大,不仅是精神上的,同时也是物质上的;不息,就是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不止。比如说,上次爸爸给牛牛讲青蛙弗洛格的故事时,牛牛想出的办法就是自强不息的表现。弗洛格还要靠朋友来营救呢,而牛牛却自己能想出办法,挖个楼梯的形状自己爬上去。这真是太了不起了。”听着我对他的赞美,牛牛很受用,陶醉了~!@#¥%

        接着,我又跟他解释了“顺境”与“厚德载物”的意思。顺境,就是顺利、风光、美好、开心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要厚德载物。我把地上那块板拿起来,正好它有厚度。
P1080156.jpg
          我问牛牛:“瞧这木板厚吧?”
        “嗯”。
        “它上面放东西,会不会破呀?”
          "不会”。        “是的,因为它有厚度,放几本书上去,一点问题也没有。”
        “可是如果一张纸呢?”我赶紧去找来一张A4纸,抓住纸的左右边缘“如果在这张纸上放几本厚厚的书,结果会怎么样呢?”
        “会破掉”。
        “是的,纸会破掉,东西也会垮下去”。
         “这就是厚德载物,德就是特性。纸有纸的特性,人有人的德性。一个人没有德性是什么东西都载不住的”......
          泡了近20分钟,终于讲完了。途中牛牛经常打断我提问,我都忘了他问些什么内容了,汗!也不知道对他讲的,他吸收了多少。过段时间再检验一下成果,哈。


 楼主| 发表于 2014-7-30 22:52:24 | 显示全部楼层 <

2013年12月09日   星期一   《两天没读经,智慧没了......》

        在网上给牛牛买的矫正筷到了,牛牛很兴奋,因为在小宝家里看到小宝也在用这个,这些天一直念叨着让我也给他买。可是拿到这个筷子没几分钟,牛牛的兴奋劲很快就没了。他总是取下来然后套不回去,我教了他几次,可有时仍会套错。牛牛沮丧的说:“我好笨啊!?”看得出他很焦急,又无可奈何。
        “怎会?牛牛可是读经典的孩子,怎么会笨呢?”
        “我这两天没读经了,智慧就没了......”牛牛嘟嚷着。
        “哈哈,原来是这样,那今天好好读,把失去的智慧补回来”。牛牛狠狠的点了点头。
         因为感染了手足口病,幼儿园放假十天,牛牛也在家隔离,上周末的读经班活动也没有带他去,市区空气又重度污染,无处可去的爸爸带着牛牛去了宁海玩,而我因为要组织读经活动,不能同往。
        牛牛跟着爸爸有两天没读经了,我感觉这也很正常,小有懈怠,并无不可,不必大惊小怪,关键是回来了,就从容坚持。只是想不到,牛牛竟会把努力后达不到自己要求的结果归功于没有读经,让我哑然失笑。说明,读经长智慧的信念深植于心。
         是的,同样一件事,用不同的思维去引导孩子,会发现截然不同的结果。就说读经,我遇到过不少年龄稍大一点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就很无奈的对我说,孩子不愿意读,因为孩子已经开始有自己的主见了,觉得自己班上没有一个人在读经,为什么自己要读?再加上来参加活动时,看到的都是比自己小的小朋友们,自尊心更受伤。在这些孩子们的思维里,读经,是很难为情和丢人的事情。
        说到底,还是父母引导能力的问题,如果转换一下思维:“对,你们班上没有人在读,那是因为他们没机会接触到这么有智慧的经典,现在就你一个人在读,你岂不是最有智慧了吗?”。瞧,同样一件事,思维一转换,劣势成优势。
        

 楼主| 发表于 2014-7-30 22:54:07 | 显示全部楼层 <
2013年12月26日    星期四      《不准看书》  
牛牛4周岁11个月

        昨天去幼儿园接牛牛,班主任文文老师告诉我,今天班里小朋友们检查了一下视力,有好几个小朋友视力不太好,牛牛是其中最差的一个,只有0.4。我当时第一个反应就是:以后要控制他看书了!

        牛牛视力差了,一是跟坐姿有关,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看书太多的缘故。现在这成了我最头疼的问题。晚上泡脚的时候,牛牛照例从书架上取了两本书,我大喝一声:“不准看书!”牛牛呆了一下:“为什么不能看啊?”在牛牛的印象中,妈妈是会限制牛牛看动画片的,但从来没有过阻止牛牛看书的先例,牛牛费解了。

        别人都在为孩子不爱看书发愁,而我却因为宝贝看过了头而苦恼。哎~~~
2014-3-23制作04.jpg
2014-3-23制作0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7-30 23: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
本帖最后由 牛仔妈 于 2014-11-28 15:07 编辑

2014年4月3日    星期四   《经典大富翁》
01.jpg
最近牛牛迷上了下棋,什么飞行棋啦,斗兽棋啦,跟爸爸下得不亦乐乎。于是我根据小时候玩过的《大富翁》游戏设计了一张地图。
02.jpg
03.jpg
(上面格子内的奖励,可以自己设置)。

        大富翁的游戏规则是丢筛子,我们则是读经典。每天读几样,贴几颗星。因为上面设置了一些小奖励,所以孩子还是兴致蛮高,每天读完主动贴星星。

04.jpg
边上的留白是给孩子画画用的,孩子可以随性画,经过孩子的涂鸦就变成了一副作品,孩子可珍惜啦。

      记得有一次,爸爸心血来潮,要与牛牛对弈(下棋),牛牛却说:“还没到下棋的时候呢”。原来,离下棋的奖励还差五六步,还得再坚持两三天才行。爸爸乐不可吱:“你可真傻呀!”但牛牛还是坚持不跟爸爸下。

      我并不认为是孩子真的傻冒,孩子的世界会建立起他自己的一套信念系统。信念是“这个世界是怎么一回事”“事情该怎样”,即是一个人头脑里的世界运行法则,如果孩子能从小建立一套有次序有原则的信念系统,对他今后的人生无疑有着极大的帮助。当然,随着他的历事,他的信念系统会有所调整,比如,等他以后要求我们陪他下棋的时候,我们仍会陪他,他就知道了,下棋原来不是仅作为奖励啊,平时想下都可以啊,只不过奖励的那次,是多出来的而已,哈哈。




 楼主| 发表于 2014-7-30 23: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
本帖最后由 牛仔妈 于 2014-11-28 15:08 编辑

2014年6月10日   星期二  《尊重》



      昨天去幼儿园接牛牛时他发烧了,回到家也一直躺在床上睡觉,晚饭也没吃,说不舒服,要睡觉,我也不强求他,让他睡去,中途给他喝了几次水,晚上做了遍太极按摩和手指操,也没怎么管他,今天早上起床烧退了,没去上学,留在家里观察。

     正埋头工作中,牛牛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翻出一个葫芦茶滤(泡茶用来过滤茶叶的那种东西),问我,“妈妈这个东西可以给我玩吗?”我一看,连包装都没拆开,就对他说,“这个我不清楚,因为这是爸爸的东西,你要问过爸爸才行的。如果你没经过他同意,擅自把他的东西拆开用了,他会生气的啦。” 牛牛“哦”了一声,有点失望。看牛牛还算明理,不忍扫他的兴“当然,如果爸爸同意让你玩了,你就可以玩啊,要不等爸爸回来你问问他吧。”“好的”,牛牛点点头,很爽快的放回去了。

       突然想到“尊重”这个词,便想在他身上“作番文章”,其实牛牛也只是讲道理而已,但是如果能同时把尊重的概念对他强化,岂不更好?我对他说:“爸爸妈妈平时不会随便玩你的玩具吧?”,牛点了点头,(其实谁会去玩呀?哈哈,这么说只是为了给牛牛造成一种错觉,觉得是因为爸妈尊重他,不随便拿他东西)。“那你如果随便拿爸爸的东西玩,没经过他同意,是不是不尊重他啊?”,牛点头表示认同“是的”。“那当然了,你如果想要别人的东西,一可以说,二可以借,不能随便拿的。”“别人不给你是天经地义,给你是他的情份”这是我经常对他讲的一句话。也是牛牛对任何人的拒绝都表现得很坦然的原因。

      也许是从小到大,我无时不刻对他强化尊重,所以牛牛对我从来没有过多的要求,即使在家里,也不怎么会打扰我的工作,他也有自己的事情,会自己找乐子。相互间已达成一种尊重、默契的亲子关系。
01.jpg
是牛牛最爱的乐宝玩具,看得出是什么吗?右上角是一个马车,中间一个是一把枪,其它的都是变形金刚。真是赞叹孩子的想象力,居然可以把变形金刚拼得维妙维肖。



 楼主| 发表于 2014-7-30 23: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
本帖最后由 牛仔妈 于 2014-11-28 15:09 编辑

2014年7月15日  星期二  《由“先苦后甜”想到的》
妈妈:

《易经》53卦—杂卦传(完),累积91遍。
《怀业祈祷文》30遍, 累积8560遍。
大礼拜250个,累积 5850个。
艾灸中脘穴1次。

牛牛:
复习《笠翁对韵》四支至七虞。
复习《金刚经》10。
艾灸中脘穴1次。
捏脊6遍。
~~~~~~~~~~~~~~~~

    发现牛牛最近很勤快,有一天早上起床他很自觉把毯子叠好了,接下来的好几天,都是这么做的,让我不得不对他大加赞赏,这会不会跟我前几天跟他说起曾国藩家训有关呢?

01.jpg
如果牛牛只是做这一件事,我倒也不会往这方面想了,关键是他最近连洗碗收拾的活都包揽了,这不得不让我把他的行为往这方面去靠了。我曾对他说,你离有出息不远了,他问我为什么。我说,早起、读经典、做家务,你已经做到了两样啊。他嘿嘿笑着:我一定要做到三样。我这个当妈的,真是越来越省心了。
02.jpg
    今天看了曾仕强讲的《亲子关系》第21集,里面讲到两个概念:“不教而罚”和“先苦后甜”,让我比较有感触。不教而罚,说的是没有教过孩子,但是孩子一旦做错了,就责罚他,这会让孩子感觉很冤枉,无所适从。的确,玩游戏也有游戏规则,如果游戏规则都不告诉别人,相信输了没人愿意认罚。小的孩子是不明是非,不辨黑白的,这时就需要父母去教他,这个“教”也讲得很清楚,不是说教(说教是孩子最反感的,说过就完了,对孩子而言是种语言噪音,起到的作用是相反的),是“约法三章”,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规则意识”(西方舶来观念,中国一直在用,只不过换了个说法而已)。有了“约法三章”,既对孩子有了要求,也公然告之了违反之后的后果。关键在于父母的执行力度,我觉得这是与父母在孩子心中建立的威信是成正比的。如果与孩子间有了约法三章,父母做不到遵守和执行,那也别谈对孩子的约束力,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威仪也会大打折扣。

   “先苦后甜”曾教授说的是自己母亲的一个例子,说她母亲有一个习惯,好吃的东西总是喜欢留到最后才吃,感觉那样吃起来才最美味。其实我觉得这并非曾教授母亲一个人的习惯,很多人都应该有吧?举个简单的例子,我小时候喝中药,大人总会在喝完后奖励一颗糖果。大家都知道中药的那个苦啊,但因为心里想着那颗糖果,饮不知味就这样咕噜咕噜下去了,而且喝过中药后再去吃糖,感觉糖果的味道更香甜更美味了。在这个过程中,中药的苦味被淡化和掩盖了,记忆中只留下糖果的香甜。但是如果换个顺序呢?先吃糖再吃中药?估计中药的苦味会加倍。实际上并不是真的苦味增加了,只是我们的一种感觉而已。吃下去的东西完全没变,只是吃的顺序变了,感觉却截然不同。所以说中国人很会过日子,因为都懂先苦后甜的道理,即使真的不能后甜,起码也不会感觉越来越苦,因为吃惯了苦的人更有韧性、更有承担力,不会轻易被困难和痛苦击垮。司马光讲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其实这也正是“先苦后甜,先甜后苦”的另一个版本。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易”,由俭入奢“易”,“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易”是天地生成的准则,如果是“不易”那肯定不是大道,因为“大道至简”,所以易是天地的运化规律。说明,“先苦后甜”和”由俭入奢易”是符合天地规律,起码也是符合人性特点的.


     再把这个观点套用在教育上呢?当然是同样成立的。《大学》云“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每一个父母都是不容易的,从不会到会,从不懂到懂,做父母的这个过程是需要自己去慢慢学习和体会的,无法快进,也无法忽略不计。养孩子初期当然辛苦,但却是为人父母必须经历的,这时候的“苦”应该成为父母的动力,因为自己的学习会同时带动孩子的成长,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合格优秀的父母只会越来越感觉轻松,这是育儿成功的标志。我们养育孩子,不是为了让他们离不开我们,是为了他们更好的离开我们。然而,我们身边,很多的父母却不是这样养育孩子的,要么把孩子丢给老人,自己乐得快活,这是典型的“先甜后苦”;即使有些孩子是自己带着的,也不关注孩子的教育,或者乱教育。所以,现在我遇到不少家长问我,我的孩子现在出问题了,怎么怎么样,我该怎么办?其实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因为孩子在出了问题之后的补救,比没出问题时的教育要难上N倍。只能自己看着办了。

    苦和甜,有两种对境。一种是同种苦(或甜)对不同人的“苦和甜”,一种是对一人而言的“苦和甜”。前者,同样的苦,对不同的人,感觉是不一样的,正如有些人让他去做点家务就苦不堪言,而有些人却能当成乐趣和享受。后者,苦和甜是每一个凡夫人一生当中,必然的体验,因为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条直线,总有高低起伏,否则就象心电图一样死翘了。既然每个人一生当中都会经历酸甜苦乐,那么,你是愿意先苦后甜呢?还是先甜后苦?

    答案不言而喻了吧?所以全世界最懂生活的应该是中国人,因为中国人一直是秉着“先苦后甜”的理念和精神,也是这么教育子女的。只是很可惜,近代被西方同化得厉害,因为西方是以享乐和透支为主的价值观。到底哪个更明智?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楼主| 发表于 2014-7-30 23: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
本帖最后由 牛仔妈 于 2014-11-28 15:20 编辑

2014年7月24日  星期四   《从小不上兴趣班》
   

    昨天周三,群里的转播老师请假,我顶替。转播正酣时,忽听牛牛在我背后大叫一声“哇”,把我给惊了一大跳。“我终于配出紫色了!”原来他在为他的“作品”调配合适的颜色呢。孩子的学习能力真是强,其实我只是教过他,颜料兑上一点点水就可以用了,因为颜色很齐全,并不需要自己去配,但我也告诉了他,两种不同的颜色混在一起可以调出另一种颜色,从那次以后,他就经常自己调色画画。自己配出来的,感觉很不一样,我问他:“紫色是怎么配出来的?”他说:“是红色和深绿色配出来的。”红绿的比例不同,还会调出深紫,浅紫,他为自己的发现和创作兴奋不已。
01.jpg
牛牛作画中~~~

暑假我正犹豫着要不要去给他报个美术班,无意中报纸上看到一篇新闻。

01.jpg
02.jpg
    美术班也是应试模式的教法,我还不能确定到底是会更加激发孩子的绘画热情,还是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既然孩子把它当成乐趣,那就随孩子玩吧。我当下决定不报班了。除非以后孩子自己愿意上美术班,那另当别论。大多数我看到的现象是,孩子喜欢一样东西,一旦给报了班,结果就是孩子兴趣骤减,估计也是填鸭式教学的弊端。孩子不喜欢。

    今天周四,应邀去南一社区给一些小学生上公益读经课。开始前和孩子们互动了一下。当我问到孩子们喜不喜欢暑假,暑假过得快不快乐的时候,所有的孩子都不约而同的说不喜欢。有的说,暑假太无聊了,没人玩;有人说,暑假比上学还累,因为要马不停蹄的上各种培训班,玩的时间根本就没有;还有的说,暑假要做很多作业,很累......总之,孩子们都不想过暑假。听到这里,我心里很难过。这就是中国教育的现状!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父母们打着爱的幌子却变着法子去折磨摧残孩子。我们牛牛一定要向赖思佳学习,除了读经,不上任何兴趣班。

01.jpg
02.jpg
    在孩子们读经前,我们先做了手语舞,孩子们学得很认真。

在课堂的互动上,孩子们思维活跃;读经时,姿势端正声音洪亮,表现都很赞。瞧这些孩子们的坐姿。
03.jpg

课程即将结束时,邵老师教孩子们做了一个思维游戏,这样的上课方式,相信孩子们都是很喜欢的。
04.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7-30 23:24:13 | 显示全部楼层 <
本帖最后由 牛仔妈 于 2014-11-28 15:21 编辑

2014年7月28日   星期一   《读经,最省力的育儿法》
牛牛:5周岁6个月

今日读经:
妈妈:
《易经》1遍,累积94遍。
~~~~~~~~~~~~~


      牛牛中午陪我到快餐店吃饭,已经吃过饭的他闲着无聊,在我眼前走来走去。突然他看到墙上贴着的一条标语,走过去一字一顿的读了起来:“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坚”。而且,他还知道出自哪里。
01.jpg
     

     瞧,这就是读经的好处。识字不用教,节俭不用教,当然了,还有以后的作文也不用教,为人处事更不用教了。经典上面都明明白白的写着呢,我的话可以不听,老祖宗的话你敢不听?
      当然,不是每个老祖宗写的书都叫经典。昨天牛爸也说到,孩子的早教时间宝贵,给他读一些讲规律、讲天道的经典,这个永远不会过时,《易经》《老子》都没问题,但是讲人道的经典,比如《朱子治家格言》《弟子规》就不是很好,里面很多内容已经不合时宜了。
      这个我当然清楚,这不是要去参加育心总部第三届经典宝贝总决赛嘛,将来牛牛的百遍经典,一定是经类的,典类的就且读且过吧。现在主要还是一个读书习惯和态度的培养,至于内容,可以边读边调整。宁波海选这次牛牛考了13级,去深圳的目标是15级。我们一直在努力!加油!

 楼主| 发表于 2014-7-30 23:24:57 | 显示全部楼层 <
本帖最后由 牛仔妈 于 2014-11-29 19:03 编辑

2014年8月10日   星期日   《从小读<黄帝内经>与<伤寒论>》
01.jpg

      这两天我们开始读《黄帝内经》了,我对牛牛说,《黄帝内经》读了,我们就知道如何养生,我们的生活质量会更高。晚上读完了经典,我把去年新请的《伤寒论》《难经》《神农本草经》拿出来包书皮。牛牛拿起一本《伤寒论》问我,妈妈这是什么书呀?答曰,伤寒论。“那这里面说的是什么呀?”

        看到牛牛这么感兴趣,我顺势引导了一下。“《伤寒论》是一本教我们如何开方子的书,读了这本书,你就可以象医院里面的医生那样开药方子了”。 “那《黄帝内经》呢?”牛牛有点犯迷糊,都是医书,区别在哪里呢?“《黄帝内经》是养生宝典,没生病的时候告诉我们如何保养自己的身体,如何避免生病。而《伤寒论》是生病之后开什么药来治病。一个用在病前,一个用在病后”。这么一解释,牛牛终于弄懂了。

      “你喜欢读经典吗?”我问牛牛。“喜欢啊!”牛牛毫不犹豫的回答。“为什么你会喜欢读经典呢?读经典很枯燥的呢。”我故意这么说道。“因为读经典可以长智慧啊”牛牛笑呵呵的答道。由此看出,牛牛还是不排斥读经的,能养成一种习惯,无喜无厌,足矣。

01.jpg

03.jpg

04.jpg

02.jpg



昨天在群里看到一则小故事——《净化心灵的文字》,转载于此。

       20世纪初,在山东省平原县一家农户里,住着一位老人和小孙子。每天早上,老人都坐在厨房的桌边带着他的小娃娃,摇头晃脑地读着《诗经》、《春秋》、《三国志》等古籍,书声朗朗。

        一天,小孙子问道:“爷爷,我试着像你一样读《道德经》,但是不知怎么回事,我都猜不透那里面的意思。有时,我似乎理解了一丁点儿,可是一合上书,脑袋中又立刻忘记了。这样读这些书有什么收获呢?”

        
老人安静地将一些煤投入火炉,然后说道:“用这个装煤的篮子去河里打一篮子水回来。”孩子照做了,可是篮子里的水在他回来之前就已经漏完了。孩子一脸不解地望着满脸沧桑的爷爷。老人看看他手里的空篮子,微笑着说:“你应该跑快一点儿。”说完让孩子再试了一次。

        这一次,孩子加快了速度,但是篮子里的水依然在他回来之前就漏完了。他对爷爷说道:“用篮子打水是不可能的。”

        “你真的认为一点儿用处都没有吗?”老人微笑着说,“你看看这篮子。”孩子看了看篮子,发现它与先前相比的确有了变化。篮子十分干净,已经没有煤灰沾在竹条上面了。连提手也变得更加光华有泽了。

        “孩子,这和你读古典书籍一样,你可能只记住了只言片语,它的意思或许你一点儿也不理解,但是,在你阅读的过程中,那些文字,以及你朗诵时的气氛,它会影响你,会净化你的心灵。”

        这位小孩记住了这句话。后来,他一直本着这样信念,终生与书籍为伴,不断进取,最终成为我国宗教学的泰斗——他就是已故国学大师任继愈先生。

经典,告诉了我们宇宙万事万物运行的规律以及做人做事的道理,如果一定要用几个字概括,那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孩子每天耳濡目染,养正了心性,易经云:蒙以养正,圣功也。

        而中国的经典何其多,涵盖了儒释道医,如果从小让孩子系统学习这些经典,将来这是多大的一笔财富。不说别的,光中医经典的意义就是无比深远,因为他们懂得了如何保养自己的身体,管理自己的健康,生命将更有意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阳新新阳网 ( 鄂ICP备19013424号-2 )

GMT+8, 2024-4-20 17:14 , Processed in 0.33943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