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论坛

查看: 4189|回复: 0
收起左侧

龙港之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0 11:2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贴地址:湖北黄石
       这是一个曾经来阳新龙港的外地人写的,今天我们读来可以看到龙港当年的风貌及人情。

    三十四年前,1979年岁末,我在武汉工程跑供销,经常因跑业务浪迹天涯。那天乘长途汽车从江西进入湖北阳新。天将刹黑时到达一个叫“龙港”的小镇。汽车进站熄火,司机很气派地喊了声:“今天在这里过夜,明早6时准点出发!”我背上包包随旅客们逶迤出站。镇很小,只一条青石板街。唯一的旅社简陋可怖,卫生条件极差,是大通铺,来多少客人都不会“客满”。且墙上斑驳脱落,鼻涕虫爬的轨道纵横交错。加上各种过客们即兴的“题诗”,远胜过周韶华的大写意国画加赵无极的“编号油画”。地上更是烟头痰迹破报纸垃圾难以下脚,空气中洋溢着刺鼻的臭气,弥漫着呛人的烟味,房中央吊着一个昏黄的灯泡——我仿佛回到曾经光顾过的号子。


    既然永远不会“客满”,我就不慌不忙登记住宿了,转身到街上唯一的饭铺吃饭。慢慢吃完还不想回号子,才晚7时,就逛街。龙港镇太小:唯一的小街只一里长,什么都是唯一:唯一的镇政府、邮电所、小学、卫生院。再就是衰败的旧平房,逛到镇尽头,忽然发现街边树影后有一处较高大的粉墙黑瓦两层楼房,鹤立鸡群,门口有牌匾“龙港革命纪念馆”,明亮的灯光从虚掩的大门泻出。


    我推门进去,是一个大厅,一位少女正低头写大字。我问:“现在可否参观?”四面墙上是大幅的照片、文字说明,之下,沿墙都是玻璃柜,里面陈列着一些泛黄的破旧文件、报刊、书信及实物:如革命先烈遗留的军装军帽,皮公文包,生锈的大刀、长矛、土枪土炮,也有些粗糙的泥塑,作进攻状的红军战士、支前农民等。原来这个不起眼的龙港镇在当年(1927年大革命时期)是彭德怀、何长工率红五军建立鄂东苏维埃政府和红五军军部所在地。当年号称“小莫斯科”。再回想刚才巡阅过的破旧小街,不由肃然而起敬:原来这破旧就是沧桑,就是历史,就是文物!


    不到二十分钟,就“参观完毕”。准备退出时,突然异想天开,试探询问一直低头写大字的小姑娘(先称赞她的字写得不错,我也喜欢书法等等,纯粹是当惯了采购套近乎)。再作为难状说:“我是过路的旅客(实话),龙港旅社客满了(扯谎)。你们纪念馆有没有客房?(匪夷所思)”我自己也不抱什么希望。主要是实在不想进那令人作呕的号子。不料那姑娘抬头看了看我。(我自信有一副令人放心的忠厚有余的外表)用一口悦耳的阳新话讲:“楼上是有一间客房。只接待本系统工作人员的,不对外。不过今天刚好空着,请问你有介绍信吗?”我大喜过望,连忙从包里掏出“兹有我厂阮某某来贵处洽谈业务,望接待为盼”的满天飞的介绍信,文不对题地奉上。她随便瞄上一眼,就带我上楼。果然有一间很干净的客房。是仙女带我上了天堂。不一会,她又送来一瓶开水,提来一桶热水,我受到五星级的款待了。


    这姑娘落落大方,不卑不亢,坐下来和我聊天。说她姓薛,19岁,父亲是阳新县一中的教师,自己去年高中毕业,高考落榜。父亲通过关系把她安排到这里当“讲解员”,馆长由县委书记兼,不到位;副馆长是镇委书记,只是偶尔上面有客人来,陪着点个卯。所以小薛是唯一的工作人员。


    晚上我照例是灯下看书入睡,看对面窗户灯光下,小薛也在看书,一夜无话。


    第二天凌晨(因昨晚司机老爷交待了“早六点准时开车”),我敲开小薛的房门,请她开大门我好赶车,同时交房费。她好像很意外,忸怩地说:“算了吧,不用交钱。”我解释:“我是因公出差,可以报销,如果单位没有住宿发票,反而无法交差。(卑鄙的事实是:凭住宿发票实报实销,另外还可领一天的出差补助1元8角钱。):”小薛说:“那就……交一元钱吧!”于是开了一张龙港革命纪念馆的收据。


    再也没有回过龙港。


    再也没有见过小薛。


    但心底总忘不了当年的纯真,人们相互间的信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阳新新阳网 ( 鄂ICP备19013424号-2 )

GMT+8, 2024-3-29 10:38 , Processed in 0.19458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