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论坛

查看: 96758|回复: 0
收起左侧

[好人好事] 老伴去世 妻子接力守护三千英烈 探访龙港红军烈士墓林背后的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2 10:0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贴地址:湖北黄石
(通讯员 柯赟 记者 徐惠)8月26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射进了龙港镇湘鄂赣边区红军烈士墓林,照亮了这里的3011座无名烈士墓,也震撼了记者的心。
3011座无名烈士墓,整齐而庄严的排列着,绵延远方,庄严肃穆。
   这些无名烈士,是1929年至1932年间,在第四、五次“反围剿”斗争中的红军伤员,由于当时医疗环境简陋,3011名伤员因抢救无效,在此光荣牺牲。
然而,烈士的精神,是一部渗透忠诚、凝聚意志、倾注力量的宏伟宣言。3011位红军烈士,后人铭记于心。
他们的遗骨被妥善安置、他们的坟墓被群众日夜坚守……在探访这3011座烈士墓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背后的故事……
3011位烈士长眠地下
他们扛起锄头建墓林
湘鄂赣边区鄂东南红军烈士墓林,位于阳新县龙港镇鹅塘堰。
记者走近墓林发现,这里埋葬着的3011位红军烈士尸骨,只有30多位烈士有名字,剩下两千多个墓碑上,只刻有冷冰冰的数字编号。
第四、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穷凶极恶的敌人向革命苏区大举反扑,数万红军指挥员奋勇杀敌、战死沙场,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山河。
    在湘鄂赣边区前线“反围剿”战斗中负伤的红军指战员,转到龙港白岭、鹅塘堰、黄道垅、骆家梁、岩泉一带的后方医院中治疗,其中3011名伤员因抢救无效光荣牺牲。他们的姓名未留下,他们的尸骨抛异乡,永远长眠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
余圣钦,龙港镇人,1969年入伍,1970年在部队加入中国共产党,3年后转业回乡干基层工作。他是阳新县第二光荣院前院长,抗美援越老兵。他告诉记者,当时因为时间紧急,烈士的遗体被抬到山岗上简单掩埋,而他们的墓碑大多也是由木牌代替,多年的风霜洗礼,山岗到处杂草丛生,木牌也早已没了踪影。
“我们要对烈士负责!”就是在这句话的推动下,余圣钦带着光荣院内的一群年过六旬的老人扛起锄头,用三年的时间,完成了湘鄂赣边区红军烈士墓林的筹建和白岭、黄道垄、骆家梁、门楼、石丘等地烈士忠骨的迁移工作。
老党员为英烈守墓
去世后妻子接力
8月26日上午,当记者到达墓林的时候,50多岁的曾华英正背着绿色的药桶,给墓林里长出的杂草喷洒农药,希望长眠于地下的烈士,能有一个整洁的环境。
“我是接了我老伴的班,他走了,这墓林我得替他守着。”曾华英告诉记者,余圣钦等人完成了墓林的筹建工作后,她的老伴刘合银就成了这墓林的守护人,这一守就是十余载,直至2014年12月因癌症去世,曾华英才接了班,成了这墓林的又一守护人。
刘合银是龙港镇辛田村人,年轻的时候就入了党,是老村委班子成员,也当过生产队长。刘合银的二叔是抗美老兵(已故)、两个哥哥是退伍老兵、小儿子也是一名光荣的现役解放军战士。
曾华英告诉记者,从担起墓林的守护员开始,刘合银几乎将家搬到了墓林。他在墓林里吃饭、睡觉、除草、打扫,为游客讲解,只要能为3011位红军烈士做的,他都不遗余力。
“你一定要替我守着这墓林,不能忘记革命先烈。”这是临终前,刘合银对妻子曾华英的嘱咐。刘合银去世后,曾华英不负丈夫所托,接过 “接力棒”,守护着烈士的坟茔。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阳新新阳网 ( 鄂ICP备19013424号-2 )

GMT+8, 2024-3-29 04:31 , Processed in 0.18096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