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凤来仪 发表于 2021-6-21 17:32:55

阳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摘要

总体目标是: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力争“十四五”末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财政总收入突破60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亿元以上。
“一带引领”,坚持向外融合、借力发展,依托45公里长江黄金岸线,以新港(物流)工业园为龙头,推进沿江镇区与黄石港、西塞山融合发展,建设沿江高质量发展示范带。“双向发力”,向东对接新港,拓展沿江发展腹地,推进港产城融合,积极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向北打穿越父子山,跨过大冶湖,通黄阳第二通道,对接光谷科创大走廊,融入武汉城市圈。
新材料产业。依托丰富的矿山资源和长江水运成本低的区位优势,抢抓工信部实施开发机制砂政策和中国“气化长江”战略的机遇,重点推进华新亿吨机制砂项目、娲石水泥绿色环保智能化项目、弘盛铜业40万吨高纯阴极铜清洁生产和新港重科精品钢材基地项目建设。以鑫明石材、泰邦石材产业园为龙头,加大三溪、洋港等地大理石花岗石的开发和深加工,加大石材的技术创新和品牌创建。依托硅灰石、方解石、石英石等资源,加快发展纳米活性碳酸钙和超高性能混凝土等新型建筑材料。到2025年,建成集机制砂、水泥、有色金属、大理石等产品为一体的中部地区最大的新材料示范基地,年产值达到500亿元。
机械制造产业。以长江经济带为引领,突出县经济开发区、新港物流园、滨江工业园、城北工业园“一区三园”主战场作用,承接一批产业转移项目,同时实施“技改提能,制造焕新”三年行动,用足用活县工业转型升级专项奖励政策,以加快技术改造和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机械制造业提档升级和发展壮大。加快推进奥莱斯轮胎三期全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安达精密轴瓦喷涂、麦科隆汽车内饰、骏霖汽车、爱骑士等项目建设。实施艾德力汽车仪表、奔尔达企业配件、汽车泡沫座椅、电动汽车产业园等新项目,促进汽车零部件集群发展。实施巨鹏二期、洪南机械二期、恒驰电子二期、中环信二期等扩能、枫林大桥机械设备制造加工等项目,加快陶港航空产业园、排市河北智慧电子工业园建设,形成各种机械制造竞相发展的良好氛围。2025年末全县机械制造业年产值力争达到300亿元。
轻工纺织产业。着眼当前食品市场特色化、便捷化、个性化的需求形式,以黄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重点,做强做大枫林劲酒、富川油脂、三元实业、祥云粮油、长丰米业、万有米业龙头企业,引进更多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入园发展,不断延伸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条,形成品种多样化、品牌化的发展态势。依托纺织业人力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发挥纺织业产业链的协同融合作用,大力发展现代纺织业,重点形成完整的制鞋业产业链条。依托台商和回乡高素质创业农民工等优势,发挥浙联鞋服、可兴鞋业、奇人鞋业、远东麻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快推进远东麻都二期、奇鹭品牌鞋服、嘉誉纺织、意尔康鞋业等项目建设。年产值达到70亿元。
新能源产业。依托全县地域广阔、山高风大等自然资源优势,以做大做强凯迪生物质能源发电、国电投浮屠光伏发电、中广核风力发电等企业为重点,加快实施1000兆瓦高效超火电机组、白浪山2000千瓦风力发电机组、洋港29兆瓦光伏+储能发电等项目,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产业,打造新能源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新能源及相关产业产值达到80亿元。
重点发展仓储物流业。依托交通综合优势,建设各具特色、功能完善的公路港、铁路港、航运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加快构建现代物流产业体系。积极对接鄂州顺丰机场,协同武汉、鄂州、黄石、黄冈共同构筑亚洲最大的空中物流平台。深化与盐田港、宁波港等合作,积极推进深圳盐田港综合物流园、鄂东南现代粮食物流园、新兴际华钢铁物流园、建材化工物流园等平台及其相关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平台建设。着力推进新港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以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专业化为方向,努力打造年吞吐量亿吨的鄂东南地区商贸物流中心。推进“互联网+物流”深度融合,加快发展与阳新主导产业相配套的特色物流产业。
深入发展旅游产业。深入推进全域旅游建设,塑造“山水阳新、一见倾心”旅游新形象,打造中部地区旅游休闲康养中心、湖北旅游强县。优化升级仙岛湖、七峰山、父子山、天空之城、地心大峡谷等重点旅游景区,发挥仙岛湖景区龙头带头作用,提档升级旅游基础设施,延长旅游产业链,着力打造一批“畅游阳新”精品旅游线路。实施文旅融合发展工程,把旅游和农耕体验、红色资源、文化传承有机结合,发展主题酒店、民宿客栈、生态农庄、房车露营地等特色业态,提升乡村旅游知名度、影响力和综合效益。建设户外运动基地、健身绿道、登山步道、徒步骑行驿站、汽车营地等设施,不断满足市民体育产业综合消费需求。依托宜养气候和优质空气,发展功能互补、服务多元、规划标准的健康养老服务机构,不断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健康服务需求。着力完善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旅游要素,大力发展定制旅游、个性旅游等新型产品,争创最美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和最美农旅基地,积极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到2025年,力争将仙岛湖打造成5A级景区,新建4A级景区2家,旅游收入突破27.2亿元,旅游业成为阳新经济重要增长极。
发挥新港(物流)工业园龙头带动作用。充分发挥一类水运口岸优势,以多式联运为抓手,统筹兼顾水港、铁路港、公路港三大功能,按照“一流港口、一流口岸、一流园区”发展定位,强化区域港口合作,增强港口辐射能力,推动新港由“单一港”向“枢纽港、中转港、门户港”转型。同步完善现代物流园平台建设,建设临港建材、机械制造基地,完善科技创业园平台,建设具有商业服务、居住、旅游休闲功能的沿江综合新区,完善综合保税区平台建设。到2025 年,形成“亿吨大港、百万标箱”的港口吞吐能力,建设黄石市沿江工业集聚带、区域性物流中心、重要港口和交通枢纽。
发挥滨江工业园示范引领作用。以打造“沿江高质量发展示范带”为抓手,推进滨江工业园打造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新材料产业高地、循环经济示范区。推动沿江矿产石材和新材料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生物医药、循环经济两大核心产业,努力打造成百亿产值循环经济产业、百亿产值新材料产业,形成规模化产业聚集优势。
发挥城北工业园龙腰支撑作用。以“回乡创业园”和“台商工业园”为重点,聚焦强链、延链、补链,着力打造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鞋服制造、体育用品、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努力建成省内重要的汽车零部件和鞋服制造、体育用品、先进电子元器件发展基地。大力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生产生活性服务业,为“沿江高质量发展示范带”提供生产生活、人才智力支撑。
中心城区产城融合组团。以阳新中心城区兴国镇、经济开发区、城东新区、高铁新区为主体,打造产城融合发展组团。兴国镇以“改善环境、降低密度、提升品质”为重点,实施以旧房改造、滨湖沿路开发等为重点的旧城改造。经济开发区以兴富大道两侧为重点,加快产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为远期产城融合发展打下基础。城东新区,推动阳新大道、行政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打造以居住、商业、文化、体育、娱乐为主的综合功能新区,吸引老城片区人口向城东新区集聚。高铁新区围绕高铁站建设相应的基础设施,加快站前地区的开发与建设,同时逐步搬迁火车站周边的工业企业。
沿江高质量发展组团。以新港、韦源口、海口湖、黄颡口、富池、半壁山等镇区为主,辐射白沙、陶港、太子、大王、金海,建设沿江产镇融合高质量发展组团。支持沿江乡镇与黄石港区、西塞山区产镇融合发展,发展仓储、物流、商贸业。支持富池打造绿金小镇,加快推进富池华新水泥万吨线、循环经济产业园、仓储物流、生物医药、建筑骨料加工等产业建设。支持太子、大王打造产城融合特色小镇。支持金海打造白茶小镇。
滨江“四化同步”组团。以浮屠、白沙、陶港等镇区为主体,打造滨江“四化同步”组团。支持白沙、陶港向北、向东扩展,融入环大冶湖大黄石都市区,打造滨江绿色产城融合示范带,打造大冶湖南岸医养、康养、休闲多业态融合发展区。支持白沙苎麻小镇建设。
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组团。建设以军垦、荆头山等农场为主体的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组团。支持农旅融合发展,支持推进特色农业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农场依托富河现代农业示范区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园区。
乡村生态旅游示范组团。建设以王英、三溪、网湖、莲花湖等镇区为主的乡村生态旅游示范组团。支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走出农村产业融合新路径。支持推进长江生态与乡村文化保护。支持王英镇建设国学小镇、旅游名镇。
农林文旅多产融合示范组团。建设以龙港、洋港、排市、木港、枫林等镇区为主的农林文旅多产融合示范组团。支持发展边贸、农旅、文旅、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支持龙港打造边贸大镇和红色旅游镇,建设国家重要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与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支持木港桑蚕丝织小镇、枫林白酒小镇等特色乡镇建设。
城东新区。加快推进城东新区建设,让新城更有人气、财气。在阳新大道与环城西路(园林路)交叉口的东北侧、南临莲花湖,布局阳新县行政中心。充分发挥现有卫生城、教育城、“三馆一中心”、老年大学等公共服务设施效能,进一步加快推进文、教、卫、体等公共服务资源均衡合理配置,不断提升公共服务集聚和扩张能力,打造阳新教育文化中心。在彭山大道、双港大道、下雉大道和综合大道围合的区域,布局中小学、医疗机构、幼儿园、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在兴富大道以北、新湖路两侧,布局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体育场馆等标志性文体建筑。
高铁新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把高铁新区建设成为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生产生活生态高度和谐的智能新区、未来社区。在阳新大道以南、马蹄湖以西的城西高铁新区,以发展商贸服务、旅游服务设施为重点,打造生态文明商务新区。在高铁站附近区域,规划布局以零售商业、餐饮、市场、酒店等功能为主的区级商贸服务中心;在站前广场配置公交站场、社会公共停车场、客运换乘中心等设施,推进阳新县旅游集散中心建设。
加快融入黄石全域一体化。坚持市域一体、全域黄石理念,穿越父子山,拥抱大冶湖,推进规划衔接、产业承接、交通连接、社会链接。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相关专项规划与黄石全方位对接。以陶港、白沙沿线为依托,加快打通黄阳第二通道,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造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要拓展区。对接黄石“退城入园”计划,推进韦源口、黄颡口、富池、半壁山、白沙、陶港与黄石港、西塞山融合发展。链接社会事业,实现错位发展,挖掘阳新消费、旅游等方面特色和潜力。
提升智慧旅游发展水平。利用5G、人工智能及物联网技术,开发文体旅游产品,推进智慧旅游、智慧景区建设,实现“一部手机游阳新”。推动食、住、行、游、娱、购等相关数据综合集成,搭建文化和旅游重点区域监测平台,推动旅游大数据应用,推进旅游精准营销和智能化管理,提升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积极推广旅游一卡通,支持旅游景区利用网络直播、AR/VR 等开展线上旅游,引导在线旅游企业开发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网络旅游套餐,提高旅游消费电子支付便捷化程度,全面提升旅游业智慧体验水平。推动现代科技在旅游景区预约服务、信息发布、流量管控、安全巡查等方面的应用。
建设现代化交通运输大通道。大力支持途径县域的高铁线路建设,进一步完善已建高铁站点及其新区建设。大力推动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实现互联互通、提质升级。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完善国省道、综合客运枢纽站、旅游公路、农村公路等多个层次公路体系,完善“三纵三横一联”综合运输通道。重点实现五条高速无缝对接,实施国省干线公路达标行动,服务协调和谋划推进好武阳高速公路、沿江运输廊道、国省道改扩建(G106阳新县沿镇至黄土坡段,G351三溪至毛坪段、大垴至狄田段、界首至木港段)、黄阳二通道等重点项目工程建设,加快S203阳新棋盘洲至富池段、S357木港至龙港段、S413大田至王英段、S358富水大坝至阳辛村段等干线公路建设。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危桥“三年消危”行动和美丽农村路等建设工程,完善普通公路生命安防工程建设,争创“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乡镇和示范村。
实施旅游交通补短板工程。重点实现4A及以上景区通达二级公路,其他景区景点通达等级以上公路,构建“快进”“慢游”旅游交通网络。提档升级国王公路。实施双港至良荐湖一级公路、洋港田敦至石湖二级公路、陶白线、三溪至三教山等旅游公路建设,打造一批特色旅游精品风景道、特色主题服务区和旅游景观航道。
积极推进体育强县建设。推进“新全民健身工程”,加大“一场两馆”建设力度,统筹形成布局合理、利用率高,覆盖县、乡、村(社区)三级的公共体育健身设施网络,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体育+”发展模式,深化体医、体教、体旅融合,建立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的体制机制。完善行政村及社区运动健身中心建设,举办莲花湖龙舟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体育赛事。重视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推动竞技体育发展。“十四五”时期,建成包含有大型标志化体育主题场馆在内的阳新体育公园,城东新区文体中心布局体育公园,在城东新区、经济开发区、兴国镇等地合理布局3 处各型体育场馆,在部分镇区建设10个全民健身中心、健身步道项目,全县人均体育健身场地面积达到1.8 平方米,城乡“15 分钟健身圈”基本形成。
学前教育补短板工程: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新建20所幼儿园。义务教育学校提升工程:新建奉新小学等5所学校,改扩建一批学校,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普通高中扩容提质工程:实施普通高中建设攻坚计划,建设阳新二中,改善阳新一中老校区等学校办学条件。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扩大职教办学规模,异地重建阳新职教中心,加大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力度,提高职教人才培养质量。智慧教育建设工程:全面开展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推进智慧教育、教育云平台等项目建设。
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依法划定城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实施乡镇饮用水水源地整治工程,切实做好农村饮用水卫生保障。加快实施老城区生活污水截污改造工程,加强老城水质监督、水质监测和水源保护等有关工作。强化城市内湖水环境综合治理,逐步启动实施莲花湖、南门河、北湖、马蹄湖四个河湖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实现流域层面“厂--网--水体”一体的系统治理。加快完善乡镇生活污水治理体系建设,推进乡镇污水管网建设,加大污水管网提标升级和雨污分流改造力度,提高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处理能力和脱氮除磷效率。加强三大产业园废水处理设施配套建设,实现工业园区污水管网全覆盖、污水集中处理达标排放。确保网湖水环境治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地下水污染防治、入河(湖)排污口排查与整治等高质量实施,有效解决城市水体污染问题和实现城市水环境治理的提档升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阳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