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新阳网 发表于 2022-10-10 22:07:12

全国报道阳新全国劳动模范杨裕忠临终嘱托:一定要将这片林守好!

  “爸爸,您临走前还不忘要看一眼那片您抚育过的山林,您放心吧,我一定会牢记您的叮嘱,倍加呵护眼前这700余亩的杉木林、竹林,今后,我会像您一样不忘初心,即使自己白了头,也要持之以恒染绿荒山。”10月4日午时6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绿化造林模范杨裕忠同志因病逝世,儿子杨道鹏接过父亲手中紧握的“育林”接力棒,深深地三鞠躬。
  杨老当过6年村支书,退职后去咸宁向阳湖种田,靠种粮维持生活。种田收入颇丰,但他有一种情结,就是垦荒造林,让荒山披绿装。据杨道鹏回忆:“那是1991年的冬天,父亲得知钟泉村后背万节垅山3000多亩速生丰产林正在荒废,无人看管,导致相邻通山县的一些村民经常上山偷砍,令他十分心疼,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父亲不顾家人反对,放弃向阳湖种田经营农场的活路,毅然来到海沷600多米的万节垅山看护这三千亩杉木林。”


  “记不清父亲用坏了多少柴刀和铁镐,磨破了多少双鞋,添了多少处伤……”讲到动情处,杨道鹏有些哽咽。杨老安营扎寨,带领妻儿子女,在山上苦干22个冬春,使三千亩林场重现生机,郁郁葱葱。杨老不仅开辟防火带,林下间种植农作物,精心抚育林场,还将开垦出来的几百亩山地,无偿给缺地种的农户;他先后为20余户缺少生产投资的农户购买化肥、种子、农药等;应铺村的杉树林荒了,他买来树苗补上,并当上义务护林员;港畈村100亩杜仲林不会管理,他手把手教乡亲们栽种。


  风起处,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一名老党员的赤子情怀,好似在歌颂杨老那正直、质朴的品格和积极向上、艰苦奋斗的精神。来到阳新县王英镇钟泉村的万节垅山,眼前那片细细密密的竹林,有的紧相依偎,有的散漫疏朗。一株株翠竹高耸挺拔,顶天立地,它们的姿态酷似守卫家乡的战士。在这片挚爱的热土上,杨老坚持了22年植树造林,挖了10多万个树坑,种下10多万棵树苗,染绿了4000多亩荒山。


  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他做了一件福泽千秋万代的大好事。杨老曾经跟村民聊的最多的话题就是:“要是有一天我老了,干不动了,或者不在了,我希望有人能接过我手中的锄头,继续干下去。”


  “这片林子是我父亲最大的牵挂,从小就耳濡目染父亲在山上忙碌的身影,其实自己内心深处早就扎下了对这片林地的热爱之根。”2019年,得知父亲的身体抱恙后,杨道鹏主动放弃了深圳的工作,选择回家陪伴父亲照护山林。


  植树造林,三分栽七分管。同为共产党员的杨道鹏,正学着父亲当初的模样,坚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用脚步丈量林区的每一寸土地,维护防火带、监测树木病虫害、清理林区便道、关注火情、关心地质安全隐患……就这样,子承父业、代代相传。


  “我们村有原生态杉木、松树、楠竹1万多亩,如今村民端起‘生态饭碗’,日子越过越红火,光楠竹一年就可为群众带来20余万元的经济收入,我们还种植了200多亩油茶,受益于林地经济,村民们爱护树苗的意识越来越强了。”钟泉村党支部书记杨道松介绍。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杨老将一个光秃秃的荒野穷山,改造成为郁郁葱葱的森林植被,为我们的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为此,我们定不负众望,持续加强王英镇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强化林地保护监测,推动林长制全面落地见效,压实森林防火责任,坚决筑牢王英镇生态屏障,让更多群众主动加人到守护绿水青山的队伍中来。”王英镇党委书记李志勇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全国报道阳新全国劳动模范杨裕忠临终嘱托:一定要将这片林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