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阳新论坛 返回首页

天老的个人空间 https://bbs.435200.com/?2045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沧浪亭随想

已有 610 次阅读2015-4-22 15:38 |个人分类:散文随笔


      一
      相传孔子游历诸侯国时,由河南入楚,由于走的急,连帽子都汗湿了,看到前面一湾碧水,坐在河边石崖上休息,听到孩子们歌唱:“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听后,对他的随行弟子们说:“年轻人听着,水清了可以用来洗帽带,水浑浊了只能用来洗脚,怎么做,都是由自己选择啊!”后来,人们便在孔子坐过的石崖上建造了一座亭子,取名为“沧浪亭”。
      宋元丰四年,兴国知军唐砥开始筹划建造沧浪亭。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这位雄心勃勃的唐知军也许想在史册上留下重重的一笔,也许是想着在自己的区划中建一处随时可供官家赏玩的游览景观。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他率领旗下大小掾属到北门外,测量规划,在方圆三里多的地域内,描绘着宏伟的蓝图。两年后,莲花池园区以崭新的面貌和姿态呈现在人们面前。这里水波荡漾,留莲戏蝶,碧池荷花,绿草茵茵,垂柳匝地;远处儒学的大成殿琉璃碧瓦,钩心斗角,一派热闹繁荣景象。以致清代钟岳灵《沧浪赋》载:“沧浪之水著于书志者有五:一在鲁之峄县,其四则皆在楚地。一见于武昌之兴国洲,一见于常德之龙阳县,一见于安陆之沔阳州,一见于襄阳之均州。”
      沧浪亭建成后,许多文人墨客流连忘返,留下很多咏沧浪亭的诗篇。碧玉一般的沧浪水和积淀着厚厚文化底蕴的沧浪亭,构成了一幅渊远流长的人文美景图,这就是古兴国州八景之一的“沧浪烟雨”。
      这么美好的园林,这么宝贵的古迹,竟然因为战乱,没有保存,实在可惜!
        
      二
      人根据水的清浊来决定自己的态度和行动,清的时候洗冠缨,浊的时候洗脚。就生活实际而言,水浊自然不便洗冠缨,但清水洗脚,也应更好,脚虽贱,不至于没有在清水中洗一下的资格。所以,沧浪之歌其实是一种人生的哲理。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人们可以从不同方面来理解。《楚辞·渔父》中写屈原在“众人皆醉”的情况下“独醒”,“众人皆浊”的情况下“独清”,因而遭到放逐。渔父是一个隐者,对事物抱着无可无不可的态度,所谓“不凝滞于物而与世推移”。所以他劝屈原随波逐流,屈原不听,他便唱着这首歌鼓枻而去。渔父是将世事喻为“水”,水之清浊人不能制,但人可以根据水的清浊来决定自己的行为,这,是水所无可奈何的。如果从人同自然的关系上说,掌握规律,为我所用,这是对的。
      屈原认为“安能以皓皓之白, 而蒙世俗之尘埃乎?”而沧浪歌却说:“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这是“莲出污泥而不染”的另一种说法,就是说白者自白是不会被玷污的,(屈原)你没必要以死来表示自己的清白高洁,你应该豁然地面对这种世态。
      而沧浪歌的前一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则很明显是劝人积极进取的,“水清”是喻治世,而“濯我缨”,缨指代帽子,古代男子的帽子是地位的象征,所以“濯我缨”当然就是比喻做官了。“沧浪歌”教导我们“君子处世,遇治则仕,遇乱则隐。(语出《汉书新注》)”这也就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另一种说法。
      如果以水喻一个人的品性,以人对清浊有差的水所采取的不同态度喻社会对一个人的评价。故孔子游楚听到孺子歌这首歌,便对他的学生说:“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作为人生的经验来说,孔子的解释到现在还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三
      “莲花与朝霞齐舞, 湖水共长天一色。”踏着春天的节奏,我们来到了沧浪亭的重建地——莲花湖。
      我来了,和这些热爱大自然的朋友们,来感受莲花湖的清新,她的美丽,她的幽雅。来感受沧浪亭的历史,她的大气,她的沧桑。
      路边的杨柳依依,和风温煦。而我的心里就像湖心深处的水,水心如镜面,水底奔波涌。
      人生啊,得意也罢,坷坎也罢,对于天地来说,只不过是一瞬而已,万物皆变,何来旷古愁怨?人生在世,命途多舛,得意尽欢,穷途末路,何妨放白鹿青崖。面对良辰美景,诗意栖居是最完美的选择。做个洒脱的李白,做了微笑的杜甫,做了作赋的苏东坡,来莲花湖,找一处心灵的栖息地,做一场人世的美梦,不好吗?
      孔子的话言犹在耳,“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而今站在新建的沧浪亭前,心内感慨万千。历代文人墨客游赏和吟咏的沧浪亭历经磨难,几经变迁,终于再次开始重建。在保持原有历史原貌的前提下,建设者们独出心裁,匠心独运,增设各式景点,阁楼轩榭假山,小桥流水人家,一步一景,林木繁多苍翠,百花争艳,万紫千红,纵情观赏,令人心旷神怡。这是历史之幸!也是阳新人民之幸!
      应该感谢提出重建的仁人志士和那些建设者们,是他们让我们重温了北宋那段荡气回肠的文化和历史。走吧,我还要重游风景秀丽的莲花湖,还要再登巍峨壮观的莲花桥,还要……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阳新新阳网 ( 鄂ICP备19013424号-2 )

GMT+8, 2024-5-18 12:01 , Processed in 0.83122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