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论坛

标题: 记阳新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劳动模范向能来 [打印本页]

作者: 阳新新阳网    时间: 2014-7-2 13:03
标题: 记阳新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劳动模范向能来
生命,在拼搏中闪光
(, 下载次数: 72)
向能来
(本网拍摄)
  
  向能来,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三十多年来,我们习惯了在报纸上读他的新闻,在宣讲中听他的声音,在田头地边看他与父老交流的身影。
  
  向能来,一个自强不息的符号,他从阳新最边远的王英库区,从最贫瘠的白马山下,穿着中山装,踏着解放鞋走进公社机关,走进县委大院,走上阳新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岗位。
  
  在他患尿毒症期间,他隐忍着病痛的折磨,以顽强的毅力、坚实的步履奋然前行。
  
  走近向能来,那一米六上下的个头与魁伟和帅气无缘,但他的一举一动,却彰显着动态与能量的勃然之势,让人强烈地感受着男人的阳刚、伟岸和旗帜般的高扬、凌然。那写着他五十一岁沧桑岁月的脸庞总是洋溢着坚毅、亲和、质朴的神韵。
  
一个与死神赛跑的新闻人
  
  新闻,只有在第一时间传播给大众,新闻才有生命的力度。
  
  2007年6月17日,向能来从早上五点开始血液透析,九点,刚拔下针头,他提起包又要出发了。他要带着市县采访团赶赴王英东山。东山村支书石则成,为本村的油茶开发,累死在东山上。这时,医生赶忙上前劝阻,说无论如何,要躺几个小时,这是对透析病人的一项硬性规定。可向能来摆了摆手,笑着说:“谢谢医生,这个规定对于我已经不重要了。”说着,他揉了揉伤口,匆匆走出了医院。
  
  五年前,向能来被检查出慢性肾衰,尽管医生一再叮嘱,要注意多休息,不能加班,不能熬夜。可是习惯了奔波打拼的向能来哪里闲得住。从2006年起,他的病情不断恶化,不得不接受每星期两次的血液透析,本来透析时间定在下午五点,可是,因为突发情况,又把时间改在了早上。
  
  东山,海拔600多米,临近山口,他们只得改成步行,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向能来已双腿发麻、打颤……
  
  他紧张而有序地安排着各项事务:谈话,协调,笔录……竟让人对他的身体状况毫无觉察。时近正午,骄阳似火,向能来头冒大汗,一阵晕眩倒在地上,倒在石支书牺牲的那块新翻的土地上。那一瞬间,他的脑海里有一个不祥之兆,他要跟着石支书一起走了……昏昏沉沉中,他被同伴抬下山来……晚上,累不死的向能来再一次从病床上爬起来,又回到了岗位。
  
  阳新地处鄂东南,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山区县,总是给历届的新闻人铺着一条严峻而坎坷的路。
  
  2008年底,一场百年不遇的冰冻灾害袭击了阳新,农历除夕的前一夜,三溪藏河告急——变压设备瘫痪,全村一片漆黑。县电力外线队连夜出击抢修。向能来决定对这一事件进行现场报道。
  
  刚出门,他不觉打了一个寒噤,他已是尿毒症晚期病人,生命犹如一根风中的竹竿……妻子刘俊赶出门,给他加上外套,嘱咐他一定要保重,千万不要再玩命。
  
  雪压群岭,夜色苍茫,已经极度虚弱的向能来,第一次感到藏河的山好高好高,那通往新闻现场的路也好长好长,三百多米的斜坡,在队员老陈的搀扶下,踏着雪,一步一顿,竟走了两个多小时。
  
  现场,一片狼藉,老陈实在不忍心了,打开自己的雨衣,铺在地上,说,向部长,你躺着吧,你一定要好好休息啊!写新闻,还有明天呢。说着递给他半瓶矿泉水。向能来斜躺在地上,一股寒风吹过,雪地上发出唦唦的沉吟。他顺手抓起一把雪,敷了敷昏晕的额头,顿觉神智清朗起来。他接过矿泉水,笑着说:我没事了,真的没事了,你快投入工作吧。他借着灯光掏出了采访本和笔……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深山野岭,除了咔嚓咔嚓的作业声和队员们的吆喝声,就是死一般的沉寂。向能来挣扎着爬起来,观察着现场的每一个细节,又艰难地坐下……三个小时过去了,当老陈再次回到他身边,向能来递过采访本,说,我已经写好了,你帮我看看吧。老陈接过采访本,端详着,不住地点头,接着,当着队友的面,大声地朗读了起来:“为了万家灯火……”。疲劳后的同志们高兴了,清冷的夜空荡起爽朗、欢快的笑声、掌声。第二天,当除夕的鞭炮声响起,当山区村民重新找回光明,《为了万家灯火》的现场新闻已走进千家万户。
  
  五年,这是一段沉重的岁月,病魔终于像山一样压了下来。
  
  2008年8月19日下午三点,当向能来用颤抖的手,写完那篇《向守道五次建房》的报道,就被搀扶着上了去同济医院的车。他必须马上接受换肾手术,他胞弟向能利大义捐出一个肾。临行前,同事们拿下了他事先准备的笔和笔记本,嘱咐他:一定要听医生的话,清净治疗,再不要想工作的事。
  
  可是,向能来怎么放得下:他亲自策划的阳新县移民建镇的各项报道任务还没有落实,王英的泉丰村、太子的王家老屋村、兴国的宝塔村移民搬迁的稿子准备得怎么样了,各路新闻人员什么时候到位合适,文字和影像应怎么配合,等等。在术前七天的观察治疗中,他每天要拨通十几次电话……
  
  当术后的向能来第一次醒来,就要找他的手机,他要询问新闻科的同志,工作怎么样了,可是,医生拒绝了他的要求;当他第一次被抬出病房,就伸出那双干瘦的手,要医生和身边的人找来报纸,当他看到《联合国扶贫组织推广阳新经验》、《阳新移出一片新天地》等一条又一条来自阳新的报道,那张蜡黄而憔悴的脸终于浮起了欣慰的笑容。
  
  向能来成了换肾后的独肾人,后半生,他将需要长期休息,需要长期地、小心翼翼地接受排异治疗和维护。他的新闻生涯将要画上一个句号。
  
  人们清楚地记得,向能来因新闻而走出大山,也因新闻而享誉鄂东南。
  
  1985年,向能来以其一年中220篇新闻、信息,在全地区土记者中名列第一的绝对优势被选入县委机关,从一个农民当上了国家干部。
  
  1998年,向能来任县委宣传部新闻科长,又以其45天不下江堤,以80多篇新闻之巨,让阳新人民战胜特大洪涝灾害的英勇业绩受到中宣部表彰。
  
  …… ……
  
  可是今天,向能来的新闻生命戛然而止——他不得不接受组织的安排——调任县人社局党组书记。
  
  人们唏嘘着,惋惜着。可是,2011年,不到三年,当他脸上刚泛起第一圈红润,却再一次回到了阔别的新闻岗位。
  
  有人为他庆幸,也有人说他真傻,真玩命。
  
  向能来说:“闲着,肢体是舒服的,但精神却是空虚的,空虚才是对生命最大的浪费”。
  
  肾移植后的向能来,被称为“独肾部长”,他每天出门必须带齐五种药,今年五月底的一天,他到龙港镇调研,漏带了维持血糖的那一份。时近四点,正准备返回家,可突然接到该镇黄桥村支书的电话,谈到他们林业基地的开发情况,并希望他到现场看看。向能来二话没说赶赴基地,可采访不到一小时,突然脸色刷白,全身瘫软,几个踉跄,差点倒地。身边的人一时大惊失色,不知所措,向能来这才猛然想到血糖问题。他吩咐司机,火速赶到镇里买来一包饼干,这包饼干真的救了他,他嚼着饼干,继续采访……业内人士都知道,假如当时没有车,没有那包饼干,向能来一定没救了。
  
  有人说,向能来是一个与死神赛跑的人,除了奔波,还是奔波。
  
  今年伊始,阳新的第二批路线教育活动拉开序幕,向能来提前策划报道方案,同时组织队伍及时与上级各大媒体取得联系,《湖北日报》2月14日刊发《兴致勃勃来开会,会上丢了乌纱帽》,省委书记李鸿忠作出重要批示,号召全省向阳新学习。紧接着,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对阳新的经验做出了重头报道,阳新很快成为全国“正风肃纪”的先进典型。截止6月底,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全县见诸中央省市各大媒体的重要新闻达500多篇(条),其中,《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近20篇。阳新新闻宣传再一次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一棵不择土地而茁壮的生命之树
  
  只要有土壤就能生存,只要有阳光就能枝繁叶茂,这是向能来的生命哲学。
  
  2002年11月,县交通局邀请宣传部去讲关于十六大的理论课,可当时部里理论科的人手少,工作实在忙不过来,于是作为副部长的向能来,义不容辞地顶了上去。但是,长期从事新闻工作的他,能否讲得好,多数人心里都持怀疑态度。可没想到,一场下来,向能来竟深入浅出、有声有色、条条是道,把个现场搞得十分活跃。
  
  原来,向能来不仅是一个工作狂,也是一个学习狂,他学习钻研党在新时期的各项理论方针政策,对上级下达的各阶段学习内容,他总是先学一步,深究一层,将精神融会贯通,内化于心。
  
  从此,向能来在万忙中又多了一份职责。
  
  有人说,宣传部是务虚的,一些工作可做可不做,可向能来感到一天到晚,一年三百六十日总有忙不完的事。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努力把虚的做实,把小的做大,把弱的做强,让每一项工作都能像及时雨一样成为群众的需要。
  
  2007、08两年,向能来同时分管理论工作。这时,阳新的惠民政策不断深入,科技下乡,卫生下乡好戏连台。向能来思考着,为什么不能搞理论下乡呢?农村的党员干部及广大群众迫切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啊。他把这一想法给领导作了汇报,得到了高度肯定。
  
  他连夜起草方案,同时结合农村实际,把理论通俗化、趣味化,在一周之内撰写了五套宣讲提纲。他带着宣传部人员组成三个小组深入农村,给党员干部讲新时期党的富民政策和新农村的发展思路,讲“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并带去各种图书和资料。果然,所到之处,每一场都迎来热烈的掌声。他们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草根宣讲员”。
  
  三溪镇姜福村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一些村民曾一度出现理解的偏差,认为建设新农村就是把房子建好,把院子做大,搞出个样子来。因此,对于资金如何使用问题,村民间曾出现一些争议。向能来来到该村,深入农户察民情,解民意,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建设与发展的关系。一次,他讲了一个关于“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故事:自己家乡两个农民,一个因举债建房而背井离乡,一个因卖房发展生产而发家致富……村民们被讲乐了,一些人的心结很快被打开了。六十多岁的老党员郭西海说,三十多年了,我是第一次听到向部长讲这样生动的党课。
  
  如今的姜福村,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村民收入稳步上升,已从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进而成为“全国文明村”。
  
  向能来在全省创造了“理论进村入户”新模式,创造了宣传部干部“基层理论宣讲团”的新品牌。他分管理论期间,阳新县委中心组被评为全省先进中心组。
  
  从党的16大到18大,向能来从邓小平理论讲到三个代表,讲到科学发展观,讲到中国梦,即使是在县人社局边工作边养病的三年,他也每年坚持讲党课达六十多场次,还毛遂自荐担任县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督导组组长。2013年,他被省委讲师团聘为全省“基层理论宣讲员”。
  
  “采信息,写新闻,双腿跑遍阳新城;下基层,讲理论,三天两头有声音”。这是人们送给向能来的顺口溜。
  
  凡认识向能来的人都会谈起他的勤奋和敬业。人们总结他有“四勤”:脑勤、嘴勤、腿勤、笔勤。
  
  这四勤,对于一个普通的人,似乎有些苛刻,而向能来可不是一般的勤,他常常把这四勤发挥到了奋不顾身的地步,并坚持了三十多年。
  
  三十多年来,向能来采写新闻5600篇(条),在地市级以上媒体发表4100篇(条),其中《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中央国家级媒体110多篇(条)。阳新的新闻宣传工作长期保持着全省的标杆地位,一批又一批的土记者茁壮成长。
  
  他干一行爱一行,行行出彩。在他所分管的各项工作中,往往能把上级的精神和领导的意图发挥得淋漓尽致。
  
  他分管全县文明创建期间,阳新的浮屠玉堍村,富池国税分局等被树为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典型,让全县文明创建蔚然成风,出现了“城区金牌闪烁,农村星光灿烂”的文明新气象。
  
  他分管文艺宣传期间,提出“把专业文化办精,社区文化办活,校园文化办好,群众文化办大”的新思路,阳新县传统的采茶戏不断发扬光大,各乡镇的群众文娱活动蓬勃兴起。
  
  他分管国防教育期间,鄂东南烈士陵园成了“全省国防教育基地”,国防园中展存的飞机大炮,成为一道庄严而靓丽的风景,全县干群国防意识明显增强,他被评为全国国防教育工作先进个人。
  
  …… ……
  
一个仁爱清廉的大山之子
  
  向能来的家乡王英,曾是全省乃至全国著名的贫困地区,这里的人大都生存在贫困线以下。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王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冷酸与破败已荡然无存。
  
  从贫穷的山区库区走出的向能来,是这一历史的见证者,抚今追昔,他坚定了一生的信念:跟党走。
  
  向能来有句座右铭:一生当好“两员”,一是共产党员,一是报道员,他用实际行动履行着自己的诺言。
  
  人们还记得,1988年3月,向能来只身斗歹徒身中三刀而毫不退缩,被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见义勇为先进分子”。
  
  1989年,在首届咸宁地区十佳青年评选中,他名列榜首。同年又被评为全省学雷锋积极分子和精神文明建设标兵。
  
  三十多年来,他连年被省市县授予各级各类英模人物和优秀共产党员。最近四年,两次获黄石市委“优秀党务工作者”、获湖北省政协“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先进个人”。今年“五一”,被评为黄石市“劳动模范”。
  
  向能来总是怀着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群众的感恩和对弱势群体的关爱。
  
  自从他进入县委机关,他的家就成了家乡人的招待所和办事处。不知有多少回,他自讨腰包为他们购买回程的车票,也不知有多少回由他担保让家乡人在急难中住上县医院。
  
  2011年除夕,流光溢彩的阳新城沉浸在万家团圆的喜庆气氛中,而因舍己救人失去双腿的梅花奶奶正躺在县人民医院里,向能来想着她身体上的伤痛,更想着他心灵上的伤痛。
  
  为了让英雄流血不流泪,向能来径直赶到医院,他陪着梅花奶奶一边采访一边做心理疏导。这天,家里七十多岁的母亲等他吃团圆饭,一等再等,但他始终没能回去。直到大年初一的凌晨,他才拖着步子回家,上到三楼时,确实走不动了,妻子赶来把他扶回七楼的家中。当天,《特殊的年夜饭》报道跃然于省市新闻媒体。
  
  2013年夏,百年未遇的大旱降临阳新,多方告急,向能来给新闻队伍下达了新的任务——紧扣救灾主题,及时救助灾民。
  
  7月18日,在海拔600多米的后山村,他带着新闻队伍,拍下干枯的禾苗,拍下龟裂的土地,拍下见底的水井……一百多张照片和着文字说明当日发至上级各大媒体。不到三天,满载着水、干粮和农资的大卡车开进了后山……这天下午五点,当他刚从后山下来,陶港镇又传来了夜战王桥垅的救灾消息。向能来掉转车头,带着队伍直奔现场……这天,他一连工作了15个小时。老母亲打通电话:儿啊,你是个病人,你可不能这样拼命啊。单位领导也拨通电话:能来同志,你再不能这样折腾了,你要对得起你弟弟给的那个肾呀!而电话那边总是传来:“我很好,我真的很好”的回答。
  
  王英镇泉丰村农民倪方柏谈起向能来总是感激不尽。2000年,他女儿倪秋萍考上武汉理工大学,但因家境贫寒,准备放弃。向能来得知消息,立即赶赴倪家,连夜写成通讯《救救即将弃学的女大学生》。见报后,学校领导紧急采取措施,决定先让小倪免费入学,终于成就了这个贫困孩子的大学梦。
  
  向能来用新闻方式救助民众,救助贫困学子的故事很多很多。近几年,他还兼任阳新县慈善总会副会长,每年暑期,他要走访几十个贫困学生的家庭,及时为他们排难解忧。同时,他作为政协委员,每年要给省市县政协提供社情民意信息30多条,及时反映老百姓的呼声和建议,三年来,被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的社情民意信息有11条。
  
  向能来对待自己是苛刻的,妻子一直没有工作,作为正科职干部,只要他稍微去钻一下空子解决问题并不难,但是,他始终没有去把握这些机会。两个孩子上学,家庭生活困难,可他从来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
  
  妻子小刘说:他当模范,我是欣慰的;他当丈夫,我又是遗憾的。作为妻子,我的遗憾多于欣慰,因为他丢了这个家。说着,她的表情露出那份素有的坚韧和微笑。
  
  的确,向能来已经顾不上这个家了,他几乎是没日没夜。多少次,当她一觉醒来,丈夫还在伏案工作,第二天,又早早出了家门。当她看着丈夫出门后那洒落在地上的一个个纸团——那是丈夫在极度无奈时,用手抓起一张张报纸——捏紧——揉碎后用以驱赶痛苦与疲劳而留下的记忆和伤痕。她的眼泪抹了一遍又一遍……
  
  人们说:向能来的感情是质朴的,向能来的身家是清贫的,三十年前的他是这样,三十年后的他仍然是这样。
  
(今日阳新 明安林 彭书桃)


作者: Juventus    时间: 2014-7-2 19:59
正能量顶一个!
作者: 阳新崛起    时间: 2014-7-3 09:59
顶,不错。
作者: 明天会下雨    时间: 2014-7-3 11:15
向部长可真能说,有几下子
作者: 展翅高飞    时间: 2014-7-3 23:0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我叫大涛    时间: 2014-7-3 23:11
难得政府官员没有恶意的回帖,说明向能来平时的口碑确实还不错。
作者: 新手练级    时间: 2014-7-5 16:5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清风~    时间: 2014-7-6 19: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我要乐观    时间: 2014-7-6 19:0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泪吟无声    时间: 2014-7-30 12:30
此人在新闻里见过
作者: zhuhongwei    时间: 2014-9-11 09:57
人是好人,但好大喜功。




欢迎光临 阳新论坛 (https://bbs.435200.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