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论坛

查看: 9209|回复: 2
收起左侧

[生活求助] 湖北胡氏寻根

[复制链接]
樵夫1956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5-7 18:4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2-5-7 23: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
本帖最后由 仙岛人 于 2012-5-8 13:11 编辑

以谥号为姓成胡氏 供太婆为尊存美德


来源:东楚晚报    时间:2011-9-28 2:24:00        文字大小:【     

   今志
  据初步估计,黄石地区的胡氏后人约有9万人左右。大冶还地桥共有16个庄门,约2万人;刘仁八有30多个庄门,人数约有3万人;金牛约有2万人。阳新地区的胡氏后人分布则比较散,木港、东春、白沙、枫林等地都有,约有1万多人。黄石市内主要集中在胡家湾,1000人左右。
  姓氏起源
  与陈姓始祖为同一人
  根据《元和姓篡》等史籍记载,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圣君虞舜后裔。舜在被选为尧的接班人前,尧为了考察他,让舜搬到妫水旁居住,所以舜的部分后代便以所居住的这条河为姓,为妫氏。周武王灭商纣建立周朝以后,找到舜的第33世孙妫满,封妫满为诸侯,封国于陈(今河南省淮阳县),称为胡公。
  胡姓始祖,便是这满公。他的子孙有一部分以国为姓,为陈姓;另一部分以谥号为姓氏,即成为汉人胡姓的由来。
  姓氏之旅
  经历“三时代”先祖受父牵连躲避阳新
  黄石胡家湾离市中心并不远,一座雕花彩绘的清朝建筑风格的牌楼远远地就能看见,上面“胡家湾”三个字苍劲有力。从牌楼往里走上十来分钟,便会看见一口池塘,池塘水面上不时有两三只蜻蜓飞过,旁边一棵大树静静地伫立着,让人的心情似乎也平静了不少。
  不多远,便看见了胡氏宗祠。有些隐蔽,但十分气派,若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像这里隐藏着一座宗祠。看得出来,这座宗祠也是新建的。据族人介绍,古老的胡氏宗祠并不在现在的地方,而是在胡家湾的马路边,早已不存在了,但还保留着一个石门框矗立在路边,与周围的景色有些不协调。
  走进宗祠,了解胡氏的历史,才发现追溯起来,胡姓与之前采访过的陈姓竟是同一人的后代。只不过陈氏是以国为姓,胡氏则是以谥号为姓。历史上的胡氏,可分为三个时代。从胡满被封为诸侯建立陈国到陈国灭亡,这段时间胡氏一族主要居住在河南淮阳,可称为“陈侯时代”。陈国灭亡后,胡满的第21世孙胡澄流亡到安定(今甘肃固原县)。传至晋朝时,胡氏后人胡奋居于宿迁(今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此期间可称为“宿迁时代”。而“华林时代”,则是从胡奋的第6世孙胡藩开始的。胡藩随宋武帝刘裕起兵,屡立战功,公元424年赐士豫章(今南昌)之西,食邑五百户。胡藩见华林山清水秀,便举家从江苏宿迁迁来华林,在此开山定居,繁衍后代,终成胡姓大族。
  据胡氏后人介绍,在胡氏“华林时代”中还有个人不得不提。他就是胡藩的第21世孙、被后世尊为“华林一世祖”的胡城。唐朝天佑四年丁卯胡城中进士,授国子监博士,迁待御史,封徐国公。唐朝灭亡后,胡城公携妻耿氏及五子回归华林,创建私塾,督课子孙。这便是“华林书院”最早的雏形。
  黄石胡氏源于一个颇具争议的人——胡旦。胡旦少有才学,善于文辞。宋太宗年间曾中状元,任参知政事、盐铁使、尚书户部员外郎等职。但因其擅离所部、推重宦官,而一再被贬,最后居住在现湖北襄阳。胡旦死后无钱安葬,只得停棺房内,有人上报朝廷,朝廷遂赐钱二十万,使胡旦入土为安。胡旦被贬时,长子胡克仁原本在云南做官,后受其牵连,便一路躲避到如今阳新木港一带,就此繁衍生息。
  经过了元朝,直至明朝时,正值历史上的大迁移时期。胡克仁的后人们也纷纷从阳新木港一带迁出,胡显八从阳新迁至大冶刘仁八一带生活。如此生活了六七代后,胡克仁的第18世孙胡永昌又从大冶迁到黄石市区,繁衍生息,人口越来越多,人们便将他们的居住地取名为“胡家湾”。 
  后世忆访
  胡家钢 中华胡姓通谱执行主编
  胡安忠 胡氏联谊会黄石分会会长
  记者:为什么祠堂里供的神像有五座,怎么还有太婆神像?
  胡家钢:中间的神像是我们胡氏的始祖胡满,左边的两座神像就是我们“华林一世祖”胡城和他的夫人耿氏太婆,右边是胡城和胡旦的神像。但是这两座神像是不放在祠堂里的,是专门抬到各个庄门巡游的神像。也就是说这五座神像中,胡城的神像有两座,一座专门巡游,另一座与耿氏太婆一起常年放在祠堂中。
  记者:以前从没看到有供太婆神像的,为什么你们胡氏要把耿氏太婆也供起来?
  胡安忠:耿氏太婆是“华林一世祖”胡城的夫人,被赐封为徐国夫人。她倡导胡氏家风,并言传身教、亲历亲为。在儿孙中有极高的威望,被后人尊为“耿氏太婆”。我们钦佩她为胡氏一族做出的贡献,所以也将她供奉起来。每年清明时,全国各地的胡氏后人都会到她墓前举行祭祀活动。
  记者:你们这个胡氏宗祠也是新建的吧?大冶、阳新还有没有其他的胡氏宗祠?
  胡安忠:以前老宗祠就是在胡家湾这里,后来被拆了。这个祠堂是重新选址建的,但距离原来的老祠堂位置不远,2007年才竣工,占地11亩。
  胡家钢:目前黄石市内、大冶、阳新、鄂州、蕲春、武穴地区的胡氏后人都共这一个胡氏宗祠,再没有其他宗祠了。
  记者:那胡氏后人在大冶、阳新的分布情况是怎样的?
  胡家钢:据初步估计,黄石地区的胡氏后人约有9万人左右。大冶还地桥共有16个庄门,约2万人;刘仁八有30多个庄门,人数约有3万人;金牛约有2万人。阳新地区分布则比较散,木港、东春、白沙、枫林等地都有,约有1万多人。黄石市内主要集中在胡家湾,1000人左右。
  记者:现在正在修全国的胡氏通谱吗?黄石的胡氏族谱是什么时候修的?
  胡家钢:黄石的胡氏族谱是从2007年开始修的,2008年修完。中华胡姓通谱是从2009年开始修的,预计到2015年左右才能完成。每个省市都有一些当地的族谱编撰者参与到其中,规模非常大。
名人志

  六朝元老胡广
  东汉胡广历时东汉的安帝、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为官三十多年,可谓六朝元老。他清廉正直、明辨是非、不畏权势,一心匡扶东汉的时局,主张“选举人才,无拘定制。”在外戚梁冀专权时,他与李固、杜乔一起反对梁冀专权乱纲的伎俩。 胡广博学多闻,“学究五经。古今术艺毕览之。”他在前人学术成就的基础上,作《百官箴》四十八篇,被人们赞誉为“文典甚美”,还作诗、赋、铭等22篇,为后人研究汉朝官吏制度留下了宝贵资料。

  耿氏太婆
  华林胡氏一世祖胡城的夫人耿氏,生于唐僖宗乾符五年(公元878年),以“五代同居,旌表义门”称著。
  夫人耿氏倡导胡氏家风,要求儿孙做到忠义、孝友、清廉、贞洁、乐善、好施、和睦、重教,并言传身教、亲历亲为。五世同居,聚族800余人,在儿孙中有极高的威望,被后人尊为“耿氏太婆”。生五子,人称五俊,督学成入仕。
  耿氏被赐封为徐国夫人,殁于后周世宗显德三年(公元956年),享年七十八岁。
  大冶文人胡梦发
  胡梦发,明末崇祯五年(1632年)出生于大冶还地桥胡家,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丁酉科举人,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卒,享年88岁。
  胡梦发4岁读书,聪敏早慧,过目成诵。15岁写出《登黄鹤楼赋》、《衡山赋》等文字工整华丽、语言遒劲有力的好文章。17岁前,他得中小三元(县试、府试、院试均为第一),因成绩优异被选送国子监学习,曾两次参与《大冶县志》的编修工作。康熙四十四年科举加考“五经”,他获得第一名,被复核官汪司农誉为“天下五经第一人”。著有《易经篡解》、《书经校注》、《礼记校注》、《春秋存要》、《性理篡蒙求训》、《兰菊轩集上、下》等著作。可惜这些著述在我们地方仅存其名,未见实书。

  轶闻志
  华林书院
  华林书院最早是胡氏家族私塾,后发展为华林学舍,宋初胡仲尧将其扩建为华林书院。它是一所家族化书院,曾为大宋朝廷培养大批人才,仅宋代华林胡氏一门就走出进士55名,官至刺史、尚书、宰相者不乏其人,其中大多是华林书院培养的。华林书院取得显著成果,震惊宋代文坛,当时为华林书院题诗赞颂的名公巨卿有72人之多,宰相晏殊、向敏中,文学家苏轼、徐铉等均在其列,有的还来过书院讲学。
  宋端拱二年,胡仲尧长子用之与其叔克顺同登进士第,幼子用庄探花及第,一时名震朝野。宋真宗曾赋诗御赞:“一门三刺史,四代五尚书。他族未闻有,朕今止(只)见胡。”
  华林书院重视女学,开收容女生之先河。

  还地桥胡氏文人世家
  还地桥胡家是古代大冶有名的人文望族。胡梦发远祖胡希瑗是明朝嘉靖年间举人,出任过四川地方州官;曾祖父胡应辰,明万历年间进士,官至户部主事;父胡绳祖,为崇祯年间举人,曾任潜山县知县;叔祖胡希寅、胡基、叔父胡念祖、胡率祖等都是闻名梓里的地方名士。

  读者反馈 
  期望关注
  读者(手机尾号为7858)来电:读了贵报办的姓氏志,学到很多传统文化,受益匪浅。建议坚持办下去,并请求来保安刘煌庄采访。这里有刘氏祖祠,廿四帝容像,各式家谱,有诗词楹联培训学校及其出版的《刘煌诗词》、《刘氏太祖香案志》。附近2公里处,还有西汉荆王刘贾的古墓。
  本报记者回复:刘氏是我们近期安排将要寻找的一个姓氏。谢谢你提供的资料,我们会安排时间前去采访。
发表于 2012-5-8 13: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
本帖最后由 仙岛人 于 2012-5-8 13:19 编辑

祠堂应该是在湖北省黄石市西塞山区胡家湾社区,去那里找找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阳新新阳网 ( 鄂ICP备19013424号-2 )

GMT+8, 2024-4-24 23:56 , Processed in 0.20870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