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论坛

查看: 15157|回复: 24
收起左侧

关于阳新--《家乡的红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28 18:0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家乡的红薯

说起红薯(家乡人管它叫薯),人们都了解它,因为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从高山到平原,处处都有它。
红薯,虽然外表糙俗,没有珠宝那么辉耀,甚至落伍于这个连茅厕都攀争豪华外表的年代,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不占重要位置,可是,我仍然钟爱它,因为它无论地势陡坦,无论土地沃瘠,无论地处旱潮,它都能生长;它从不展现未成熟的果实,也无需让谁知道它历尽艰辛排挤困难的历程,它总是埋头在地下默默地造就丰实的业绩;它无论个头大小全是实实在在的品质,果实内既不空虚,也不夹蓄核壳。红薯,在生长过程中让人们能看到的是它的精神面貌:那铺地延伸的藤蔓,条条都哺育着个头相当的翠梗碧叶,秧苗插栽不久,藤蔓就茂盛得能盖住成片的大地。远眺,片片薯地宛如张张碧绿的毛毯,严实地护盖着大地,近看,碧绿的叶,片片形如蹼掌,健壮的梗枝依托着大地,像仪仗队中直挺挺地站立着的将士。叶与梗形成刚劲的手,群手齐心同力垂直向上,拱捧着日辉,撑托着星月,别看它们的个头不足尺高,没有松柏伟拔,可它们那志势似乎要将整个天撑举得更高,让诸树群竹众花草,让万千生灵沐浴阳光自由生息的空间更大,任凭夜雾袭罩,任凭风去雨来,从不疲劳,即使将它们连藤一起翻移个方位,仍然是那样生机盎然。
    我家乡的人,完整地说,出身于湖北阳新的人以及在那里有过经历的人,对红薯有着很深厚的感情。他们爱谈论红薯,爱传谈的故事趣事中都关联着红薯。据说,家乡“从民国十二年前后开始,大多数人都跟着共产党闹革命”,即使是那宽不足2公里,长仅十余公里的东源小山冲也被国民党视为“红匪窝”,长期遭受“三天一清、五天一剿”人们“多数日子躲在山林中”,“以薯当粮”坚持革命。因此,从那时起,红薯就成了阳新人民的基础粮食,从那时起的许多革命故事和生活趣事都与红薯关联着,由红薯穿串着,被红薯包裹着:一位老革命回忆说,‘那时有个黑夜,国民党将他们捆到崖檐砍头,他趁刽子手举刀之际,就地一滚,侧身跳下了三四丈高的悬崖,碰巧落在一大堆薯藤上,’才幸免蒙难;一位老奶奶讲,她有一回,‘急中生智,顺手抓了一个薯插上冒烟的短柴头,冒充点着了的炸弹,吓得围捕她的几十个国民党兵只顾躲命’,她趁机从曲折的村巷中奇迹般的冲了出来;等等。没有故事里不关联着红薯,似乎没有红薯就没有故事。
家乡的红薯“味道是好”,尤其是在山里出产的缇红色心肉的红薯,让人一嗅到它那朴实的浓香就倾心,一见到它那软得如冰琪欲融的心肉就生馋,难怪得考究美食的现代人能轻易地识得“真是阳新的红薯”。阳新红薯味道美,若将其做成精细食品,味道就会更美。孩提时,常听太奶奶说:“民国十八年后在嘉渔时……..,经常来咱家商量革命事的李先生(原中共中央组织部长李耘清同志,后来被捕,就义于南京雨花台)、尤先生他们吃到我特意给他们炒的薯粉坨时,还以为吃的是什么肉哩,……他们都是共产党的能人哪……”。太奶奶的意识既说明了的确可以将红薯精做成美味佳肴,又赞扬了共产党的能人不低看红薯,还为自己做的红薯餐食能让共产党的能人不低看而感到自豪。红薯的营养很丰富,现代科学认为它是健康长寿的食物,常吃它,有益健康,少生病痛。家乡的人一到吃红薯的季节,个个身体健壮,面色红润,精力旺盛,独显山里人那种挑战困难总是胜利的神彩和体魄。
我喜爱家乡红薯的美味,更钦佩它们的生命力:它们的藤可以剪成一段段的插栽,那怕将其剪得两端伤口流汁,短得只有两个叶节子,它仍然是一棵好苗,只要将它蔸端的那个叶节子插进湿土里,它就能重新扎根,就能重新长藤,就能在蔸下结出丰实的薯来,象家乡早年那“剿不尽、杀不绝”的共产党一样,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家乡的红薯对人类的贡献是很大的,它曾为薯乡人民饱了肚子渡了饥,壮了身板添了劲,也为一些豪富绅士、娇贵太太、“皇帝儿”宝贝女们解了馋,它还曾经养育了千千万万的革命儿女,养育了千千万万为人类求解放为国家为人民走向昌盛富强而率先参加共产党领导的大革命,为革命壮烈地或者默默地献出了宝贵生命,没留下姓名,没留下文字记载,只留下故事,留下精神给后来人的革命先驱!大革命时期的家乡,“小小阳新,万众一心,要粮有粮,要兵有兵”的革命贡献与红薯是分不开的。
前些年起,大多数人都改种产量高的红薯,只有戎马生涯二十多年,征战大半个中国的叔叔,也就是当年同奶奶一道多年躲居山野的叔叔,可能是尝遍天下薯,觉得只数家乡那几种薯的品质出众,才继续兴种的吧。也许是他老人家专门为我兴种的,因为,我若在有薯的季节回家乡,总是喜爱变着法儿品吃那几种品佳味美的红薯及其副食,或者带些出来给贤妻爱子和亲友们品享。家乡的人说,为革命曾经出身入死的王老将军(中顾委的王平同志)也喜爱家乡的红薯,其它革命前辈们也是这样。家乡的儿女都喜爱红薯,更喜爱红薯那种不计条件、不计地位、不求名利,只是默默造就业绩的高尚的“傻子”风格,更喜爱红薯那种乐于彻底奉献全身心的精神。
我从家乡出来三十多年了,无论是在紧张的军旅中,还是在繁忙的岗位上,无论是在稳定的国企里,还是在飘忽的打工潮中,无论是在海阔天空的天涯海角边,还是在简朴舒适的居室里,从来就没有淡忘过家乡那曾经养育过自己的红薯,从来就没有淡漠过对家乡红薯的那种深厚感情。

                                                     倪德忠
                                                     2004年
                                                    于打工潮中
                                                     联系:13695718116
发表于 2013-2-28 18:59:24 | 显示全部楼层 <
东源这边的红薯地是沙子土!做芋头圆馅皮有嚼劲...
发表于 2013-2-28 19: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
这个李耘清到底是什么来头..
发表于 2013-2-28 20:58:56 | 显示全部楼层 <
不错。我也喜欢红薯。
发表于 2013-2-28 22: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
哎,城关的烤红薯有点贵。虽然我喜欢。:yct071)爱家乡是否也要付出代价???
发表于 2013-2-28 22: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
我很少吃,不是很喜欢。过年烤红薯,把红薯烤成了灰。
发表于 2013-3-1 10: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
:yct038)
发表于 2013-3-8 14:48:32 | 显示全部楼层 <
写出了浓浓的乡情。
 楼主| 发表于 2013-3-15 11:28:42 | 显示全部楼层 <
    原来经过多年不懈的找发现,大概在1990年在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找“李耘清”的挂像,脸形、年龄段、口音属地与太奶奶和伯父描述的很相同,挂像下面写着:"李耘清.........中共中央组织部长.........一九三......年.............被秘密杀害。......."但是,在现在的“中共中央历届组织部长的名单”中没有李耘清。我不明白:是中共党史还不全面?他被后来的人遗忘了?是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搞错了?还是李耘清是当时张国涛那个“另立中央”的组织部长?或者当时是属张国涛那部分的都不算可入册的共产党?
发表于 2013-3-16 13:37:40 | 显示全部楼层 <
中共党史现在还比较乱。
发表于 2013-3-24 20: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
是啊,人是要有一点“著子”精神!
发表于 2013-8-11 00: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

儿时

仙岛人 发表于 2013-2-28 18:59
东源这边的红薯地是沙子土!做芋头圆馅皮有嚼劲...

儿时吃的较多就芋头圆,还记得儿时外出捡柴常在家烧红薯。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0 08: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
在阳新红薯是幸福的根基,是幸福的祖宗,我认为这样说应该不怎么过分。
七彩石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3-11-7 22:06:39 | 显示全部楼层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3-11-8 00:53:17 | 显示全部楼层 <
我也喜欢吃红薯,红薯属于杂粮,虽然好吃也不要多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阳新新阳网 ( 鄂ICP备19013424号-2 )

GMT+8, 2024-4-20 20:01 , Processed in 0.64421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