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论坛

查看: 3434|回复: 2
收起左侧

阳新铁御史(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9 09:5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贴地址:湖北黄石
  痛切陈言,力除时弊
  
  吴景祉,兴国州宣化坊(在今兴国镇)人。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任江西南丰知县,清廉正直,不治私产。有人劝其稍事积蓄,他回答说:“难道做官是为了发财吗?”罢官之日,贫不能归。
  
  吴甫生,吴景祉之子,字宣臣。康熙甲戌(1694)进士,选庶吉士。散馆后改御史,掌京畿道,兼登闻院事。时权臣桑格疏称,白涂河等处河工,需费二十五万两,请倣直隶挑河事例,议开捐纳。皇帝命九卿、詹事、科道会同速行确议具奏。吴甫生反对桑格之议,乃上《敬陈河工难易利弊疏》,条分缕析,独陈利弊,并提出一套严格的奖惩考核办法。疏上后,引起朝廷重视,解决了河工痼疾,一定程度上堵塞了官员营私舞弊的漏洞,而地方百姓受惠不少。
  
  陈光亨(1797-1877),字秋门,一字衡书。兴国州兴教里(在今枫林镇)漆坊村下陈组人。道光丙戌(1826)进士。累迁至山东道御史,协理京畿道,擢户部掌印给事中。陈光亨针对狱卒番役凌虐人犯、勒索钱财的恶习,上《请禁狱卒番役恶习疏》,请敕各省大吏严饬属员,“勿任若辈肆其爪牙,以致小民为其鱼肉。”陈的奏疏往往触及权贵集团的既得利益,但对改善民生和吏治大有助益。封建时代,考官与考生互认师生,主考官之外,“更有认为师生者。一为阅卷之师生,一为保举之师生,一为拜结之师生。三者迹虽不同,而其意则同归于私。”此种风习,相沿日久,几成规则,陈光亨上《禁臣僚拜认师生疏》,认为“大臣者,小臣之表也。小臣每乐为夤缘,大臣当严为拒绝。封疆之大臣裕正己率属之方,则私类咸知所警矣。由是中外肃清,官方澄叙。”而互认师生,“非有平素渊源,第以势利为结纳。”因请旨严禁,以肃官方。其所奏切中时弊,朝廷高度重视,不久颁发上谕:“所言甚是,嗣后内外臣工,总当各励品节,不准借师生称谓,以为攀援上进之阶……庶属吏共知敦品用,以杜奔竞而肃官方。”
  
  公忠体国,犯颜直谏
  
  易俊(1844-1898),字哲生,号南(兰)舫,兴国州城人。同治癸酉(1873)拔贡。历任江南、山西、河南、浙江道监察御史。
  
  英山县知县尹元照,系扬州富室一游荡子,其尊长不能管束,因为捐纳知县。自光绪十八年(1892)莅任英山后,吃喝嫖赌,无恶不作,积案至四百余起,不问曲直,两造并押。出钱者立释,否则不时提责。下乡办案,胥役动以百计,苦主、邻证受累不堪。易俊斥之为衣冠败类,请旨查明参革,终为民除害,拯一方百姓于水火。
  
  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酿成甲午战争。易俊是主战派代表,在甲午战争前后,陆续上《夷情叵测请亟筹攻守之策》等奏折,明确指出日人有侵华野心,不可不防。1894年8月丰岛海战,中国海军大败。易俊连夜上疏,痛切陈言:“朝鲜近在肘腋,若被他人占据,则东三省不能安枕;东三省不能安枕,则京师亦为之震动。唇亡齿寒,大局何堪设想!……屡次败绩,议者谓皆由李鸿章贻之咎也。……伏愿坚持定见,责令李鸿章对倭事通盘筹划迅奏肤功”,否则从严治罪。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受命赴日签订《马关条约》,消息一出,举国愤然,易俊于27日上《请力黜和议折》,“愿皇上上念祖宗基业之重,下念黎庶供亿之艰,立毁前约,勿为浮议所动。”情知事不可为,而披肝沥胆,竭尽忠诚,此种烈性,能不令人感慨?
  
  为民请命,力抗权贵
  
  曹亚伯(1875-1937),阳新县永城里(今属大冶市)人。曹是孙中山的亲密战友,为民国肇造立下大功,孙曾手书“博爱”二字赠之。1912年孙中山授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财政部次长,不就。当二次革命失败,诸人萌生退意,亚伯却矢志跟随孙中山辗转流离。1917年9月,任之为大元帅府参议,又辞不就。他痛恨追名逐利之辈,曾当面大骂国民党元老胡汉民为“伪君子”,汪精卫为“真小人”。因见国事日非,于是淡出政界,归于佛法。
  
  石瑛(1879-1943),字蘅青,阳新县燕厦(今属通山县)人。1905年结识孙中山,参加同盟会,从此终生追随。1925年孙中山逝世时,石瑛为抬灵八人之一。1913年石瑛当选为省议会议员和国会众议员。因宋教仁被刺、袁世凯违法借款,他在第一届国会上与邹鲁等人提出弹劾,要求国务员全体罢职,未果,遂主动请辞。 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石瑛受命于危难之秋,出任南京市市长。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提出扩建中山陵园,为此需拆除大片民房。石瑛认为其时国难当头、民穷财竭,扩建之事应当缓行。因此开罪林森,愤而请辞。石瑛骂过孔祥熙,打过戴季陶,这些党国要人对他又恨又怕。他一生特立独行,廉洁奉公,为民请命,力抗权贵,被誉为“民国第一清官”、“布衣市长”、“现代古人”、“湖北圣人”。1943年12月,石瑛病逝于重庆歌乐山中央医院。同年12月23日,国民政府通令表彰,“明令褒扬,用资矜式。”1947年7月,国民政府批准给予石瑛国葬殊荣,移榇于武昌九峰山。
(via 黄石日报)

发表于 2014-8-10 12:5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贴地址:广东深圳
现今人才凋敝,只能追古了。
发表于 2014-8-11 08: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贴地址:湖北黄石
时代不同,早就人才的方式就不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阳新新阳网 ( 鄂ICP备19013424号-2 )

GMT+8, 2024-3-29 23:23 , Processed in 0.12927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