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论坛

查看: 3693|回复: 3
收起左侧

[阳新新闻] 东楚故事会之鄂东南人口语中的称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23 11: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我住城里,孙子叫我为“爷爷”;弟弟住乡下,弟弟的孙子称弟弟为“爹爹”。我的孙子喊弟弟为“二爷爷”,弟弟的孙子管我叫“大爹爹”。这不是绕口令,而是鄂东南一带城乡对祖父的两种不同叫法。这里,“爷爷”和“爹爹”是等同的,都是指祖父。

  其实,“爷爷”和“爹爹”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是两代人,分别指祖父和父亲。可在鄂东南乃至省城武汉,却常常颠倒过来叫。譬如,黄石市所辖的大冶市、阳新县的不少乡镇,还有鄂州市梁子湖区,大多称父亲为“爷”,称祖父为“爹”;而在黄石城区和大冶市区、阳新县城,大都按规范叫法来称呼,即称祖父为“爷爷”而非单个字的“爷”,称父亲为“爸爸”而非“爹”或“爹爹”。

  有趣的是,在鄂东南农村,单个字的“爷”和重叠词“爷爷”并非同一概念,“爷”指父亲或泛指父辈,“爷爷”则是指祖父;单个字的“爹”和重叠词“爹爹”却没有这种区别,都是指祖父。

  再看对母亲的称呼。梁子湖区所辖的沼山镇、太和镇,还有与之接壤的大冶市茗山乡等地方,称母亲为“èR”(“二”字的读音)。而往南至金牛镇、灵乡镇,乃至与金牛镇接壤的武汉市江夏区一些农村地区,称母亲为“Yí”(“姨”字的第二声);往北至大冶市所辖的保安镇、还地桥镇、金山店镇乃至阳新县的大部分地方、铁山区、下陆区农村等地,普遍叫“Yì”(普通话“衣”字的第四声)。而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与大冶市金牛镇、灵乡镇交界的鄂州市碧石镇、汀祖镇一些地方,则称母亲为“MO-EI”之间的读音(像牛一样的叫声)。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大冶市保安镇和大冶城区读书时,我们鄂州太和人(当时为鄂城县太和区,后升格为鄂州市梁子湖区)就常和大冶同学取乐,我们笑对方称妈妈为“一”(实为“姨”或“衣”);大冶同学则笑我们叫母亲为“二”。后来,随着在城区生活时间的延长,不论是大冶人还是鄂州人,对人称自己的妈妈时,都改称“我妈”,而不再称“我一”或“我二”这类土得掉渣的语言了。

  与母亲同辈的婶娘、舅妈、姑妈、姨妈,其称呼也不尽一致。如对婶娘的称呼,梁子湖区一带和大冶市茗山乡等地,称伯父的配偶为“娘”,叔父的配偶为“婶”;而大冶保安、还地桥、金牛、灵乡,则依次为“代(大)Y픓二Yí”等。对舅妈的称呼,普遍称“舅娘”。

  改革开放后,随着人口大量流动,地球村不断变小,一些年轻人有了自己的小孩后,即便是居住在乡村,亦很少有人再让自己的小孩称父亲为单个字的“爷”或“父”,称母亲为“一”或“二”,大多改称习惯性的叫法“爸爸”“妈妈”了;可对祖父,似乎各地还在沿袭原来的传统叫法。
(东楚晚报)

发表于 2017-3-23 11: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
写这个文章的,基本不了解鄂东南方言,对阳新方言更不了解。以我老家太子话来说,称呼父亲为“爷”或“爹”(di),母亲为“姆”(mu)或“伊”(yi),祖父为”公“,祖母为”婆”,外祖父为“高公”,外祖母为“高婆”,曾祖父、曾祖母、曾外祖父、曾外祖母类似,加“太”字。至于大冶话,城区跟着武汉话、黄石话跑,变了不少。一些鄂东南方言中原本没有的词,近十几年来进入当地人口语中,甚至被认为是本地方言词汇,差矣。

点评

不咯拐  发表于 2017-3-23 11: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4 14: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
老话都在演变,赣系语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阳新新阳网 ( 鄂ICP备19013424号-2 )

GMT+8, 2024-4-19 16:05 , Processed in 0.269238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