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论坛

查看: 1734|回复: 2
收起左侧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7 19:5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贴地址:湖北黄石
本帖最后由 1301794387朱 于 2017-8-7 20:40 编辑


作者  陈世友

psb (3)_陈世友.jpg

      龙山诗联学会自2006年成立以来,至今已走过十一个年头。在龙港镇党委的关怀和支持下,在上级诗联组织的正确指导下,在龙山诗联学会理事会一班人的不断努力下,我们励精图治,砥砺前行,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开创了可喜的局面。下面,就这些年来开展诗联文化工作,谈谈我们的体会。

      一、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
      诗联组织是一个群众性的社会组织,承担着弘扬诗联文化,传承国学经典的责任和使命,但由于它是一个群众性的组织,存在着既无固定经费,又无固定场地等困难,同时,又存在着人员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因素。凡此种种,说明创办诗联组织的困难重重,特别是乡镇级的诗联组织,要想办好难度更大。

      我们龙山诗联学会成立十多年来,在以陈世友同志为首的领导班子带领下,始终秉承“相惜相敬不相轻,争质争优不争名,跑村串户不叫苦,无私奉献不埋怨”的“四不”精神,端正态度,提高认识,克服困难。一是经常与镇领导勾通,服务于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如大力宣传龙港的红色旅游,发掘、整理龙港的“非遗”文化等,充分争取他们的理解、肯定与支持,保证印书有经费;二是走出去,跑单位、串乡村、联络社会有识之士,向他们宣传经典国粹,弘扬民族文化,争取他们经济上的支持,使诗联学会的发展有空间。会长陈世友同志以身作则,虽然年过七旬,仍然身体力行,带头走村串户,乐此不疲;副会长杨道鑫同志,在学会年龄最高,但从不以老自居,积极参加会里的每一次活动,从不缺席,大家都称他为“老黄牛”;副会长郑国强同志,虽行政在职,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仍积极投入诗联学会的工作,出谋划策,筹集资金。理事会一班人以社荣我荣,社衰我耻为理念,以主人翁的精神,牢记初心,团结协作。

       二、有一个热衷于诗联文化、且专业素质较高的创作群体
      龙港历来地灵人杰,俊采星驰。东晋名士孟嘉就是龙港孟演畈人,其龙山落帽的故事千古流传。从宋至清,这里又诞生了三十七名进士,他们经纶满腹,风流倜傥,像一颗流星,在历史的天空流下了光辉的一瞬,也为龙港留下了厚重而多彩的一页。
面对先贤,不辱使命。龙山诗联学会在传承诗联文化方面,在继承中创新,为唱响时代的主旋律,涌现出一批诗家联手。有多人在全国诗联大赛中获奖,如萧本农同志获2014年度中国对联创作奖,在去年的“中国·金湖第三届‘青莲杯’廉政诗词大赛”中,其《咏荷》诗荣获一等奖。同年底,一副“天无私覆春无价,里有仁风德有邻”的春联,又获贵州孔学堂首届“迎新春、立家训”征联大赛二等奖。为阳新、为龙港赢得了荣誉。在阳新近些年举办的“三农杯”、“富川杯”、“实中百年校庆”、“喜迎十八大”等赛事中,龙港的联手们斩露头角,每被传为美谈。

      三、有一个好的创作园地---《龙山墨韵》和一个活跃的“龙山诗苑”微信群
      一个地方要有一个有特色的支柱产业,一个企业要有一个知名的品牌,而《龙山墨韵》和“龙山诗苑”就是龙山诗联学会的支柱和品牌。为了办好《龙山墨韵》,我们特邀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黄群建教授为顾问,对提高刊物的质量和档次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编委会中,程贤元同志是教坛名师,学识颇丰,已年过七旬,身体欠佳。但他对稿件的审理一丝不苟,严格把关。我们采用稿件的原则是,在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前提下,树立精品意识,把好格律关,在保证既有“阳春白雪”的同时,也要兼容“下里巴人”;鼓励个性化接地气的作品,弘扬正气,针砭时弊,写出时代新声,让诗词楹联文化美化环境、淳化民风、引领社会风尚,引导作者把自己的个性与人民性、民族性、时代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诗词创作在新时代的认知、教育、讽喻、娱乐等作用。《龙山墨韵》每年一期,诗联文墨并存,亦庄亦谐,雅俗共赏,在全县及周边乡镇中受到一致好评。
此外,我们经常与周边诗联学会如瑞昌诗联学会、大冶诗联学会保持良好互动,互相学习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受益非浅。还组织理事会成员深入我镇新农村典型汪家垅和阮家畈村采风,既弘扬了正能量,又为《龙山墨韵》增添了风彩。
IMG_20170803_145847.jpg

      在办好《龙山墨韵》的同时,我们还与时俱进,创建诗联网络平台,向多元化创作发展,使《龙山墨韵》这个园地得到很好的补充,大大地提升和活跃了吟坛。通过“龙山诗苑”这个网络平台,作者和联社的关系更密切了,上上下下的信息联通了,不同区域的诗联爱好者虽然素昧平生,由于有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语言,顿生亲切感,距离也随之拉近了。人们既可以在家里寻师访友,又可以随时即兴发表作品,并互相沟通求正,既得风雅之乐趣,又提高了写作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是一个文化自信。要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总书记的讲话切中肯綮,我们要增强文化自信,写出诗词楹联的精气神。尽管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党和人民对我们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的距离。一是精品力作不多,在继承与创新、普及与提高方面做得不足。二是年轻作者和女作者不多,以致青黄不接,后继乏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有一种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去传承国粹,主要是多开展诗联进校园、进乡村活动,弘扬诗联文化,发掘、培育新人,为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戮力同心,做出应有的贡献。

发表于 2017-8-8 17: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贴地址:湖北黄石
这是在宣全通山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阳新新阳网 ( 鄂ICP备19013424号-2 )

GMT+8, 2024-3-29 22:19 , Processed in 0.13861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