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论坛

查看: 1098|回复: 0
收起左侧

[转帖]教育,中国的孩子还要在口号上停留多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3 19:0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教育,中国的孩子还要在口号上停留多久?   作者:纸鸢
  
我是一个男子汉 金声 词演唱:武鑫垚
  "自己事,自己干,少给别人添麻烦。不叫苦,不叫难,我是一个男子汉。抗酷暑,战严寒,春夏秋冬把功练。不懒散,不娇惯, 我是一个男子汉。天生一个男子汉,真的不简单。有苦有难挺身担,眼泪不轻弹。吃得苦中苦,才有甜上甜。要为爹娘争口气,做个好儿男。天生一个男子汉,浑身都是胆。中华大地是我家,我是龙传人。天是那么蓝,地是那样宽。志在千里尽情飞,豪气冲云天。嘿嘿,我是一个男子汉!"

  发表此文不是为了哗众取宠,也不为了参加什么比赛,而只是做一个单纯的评论。如果有不当之处,还望大家谅解。
 
  初看这首歌的歌词并没有什么,可是如果对歌词进行仔细的推敲,却发现,中国的教育真的是永远都脱不了那个喊口号的框框了。
  “要为爹娘争口气,做个好儿男。”我们天天都在教育孩子,上学读书是为了他们自己,可是我们却在言行上教育着他们,要他们为爹娘争口气,那么他们自己呢?他们自己的那口气在哪里?以前我曾经说过,很多孩子老说不能辜负父母的期望和爱护,让父母很欣慰,真的能欣慰吗?这是在满足家长的面子,还是真的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孩子听话,品学兼优,这是所有家长的期望,也是所有的老师以及整个社会的希望,可是我们到底应该把这个“听话”和“品学兼优”划在一个什么样的基础之上?每个家长,每个老师,甚至每个孩子自己,都有一个不同的尺度,我们应该如何来统一这个尺度。喊口号吗?“为爹娘争口气。”还是那句老话,读书学习不是为爹娘争气的,是为了自己不成为一个危害社会,无法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废物。不要再为爹娘争气,是为了自己才争那口气。读书是为了明事非,辩真理。可是事非在哪里?真理又在哪里?
  我们都知道国外的教育制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育,这种教育有利也有弊,众所周知,在美国未成年人发生性行为的比例一直是居高不下的。而在中国,近几年来,未成年人的性行为发生的机率并没有因为我们保守、封闭式教育而降低,反而是呈直线上升的趋势。中国的教育还停留在一种固定的模式中,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仍然都是老师或家长说了算,孩子并没有真正独立的能力,凡事都是以老师或家长所划定的一个底线为准,他们并有真正的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家长不停的灌输:“你要争气,爸爸妈妈每天那么辛苦的工作是为了谁?还不都是为了你吗?”真是为了孩子吗?还是为了家长在亲友或开家长会时脸上能露出自得的表情来?记得小时候父亲每次去开完家长会回来,我都会挨K,并不是为了我的成绩不好,或表现不好,而是因为让他在家长会上抬不起头来。并非指责父亲的不是,而是想说这种教育方式和教育观念是在中国人的脑子里根深蒂固了,无法根除了。给孩子写首歌都要喊口号,“为爹娘争气”,家长听着真的欣慰吗?家长们应该感到惭愧,我们的孩子就这么点创作能力,他们也就只能有这点儿本事了。听你们的话,品学兼优了,可是他们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生活,以及自己的人生却从此变的淡而无味,终日按照一个固有的轨迹运行着,不敢偏离。
  这样的孩子会失去多少人生的乐趣,他们又如何能找到自己的人生真理?真理是前人说出来,要孩子们去体会的,不是我们告诉他们,他们能背下来就是好孩子,而是要他们去实践的。否则真理将不再是真理,而只是一条定义罢了,失去了真理应有的意义。
  孩子们从小学会了察颜观色,知道自己做什么,说什么才能得到家长的欢心,于是这些孩子们开始了一场与父母之间的尔虞我诈。为了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好好学习,为了能让父母经常夸自己,好好学习,为了能让父母有面子,孩子们可以很懂事,为了让父母相信自己,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的说父母喜欢听的话。看到这里是不是会有人觉得很可怕,孩子怎么会这样?他们不会懂得这些的,我过于危言了。真的只是危言吗?如果已经做了家长的,好好回忆一下,自己的孩子是否出现过以上的现象?好好的体会一下吧。和父母打间谍战的孩子现在已经是越来越多了。做父母的好好反省一下,是谁把他们推到了那条路上。不就是做父母的,做老师的,以及我们整个社会都在把他们推向那个可怕的轨道。
  不要再喊口号了,这首歌也许本意并不是为了喊口号,可是却在下意识的教孩子们喊着口号成为“品学兼优”的孩子,喊着口号,拍着家长们的马屁,争着父母的那口气。给孩子一片可以自由飞翔的天空,给孩子一口可以自由呼吸的空气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阳新新阳网 ( 鄂ICP备19013424号-2 )

GMT+8, 2024-4-26 03:09 , Processed in 0.20967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