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阳新论坛 返回首页

天老的个人空间 https://bbs.435200.com/?2045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也说古村落

已有 612 次阅读2015-8-28 17:03 |个人分类:随笔| 古村落, 如何

        经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委员会评审认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国家旅游局等七部局于2014年11月27日公布了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湖北共有46个村落入选。其中阳新县两个:三溪镇木林村枫杨庄、王英镇大田村清潭湾。加上第一批的浮屠镇玉堍村、排市镇下容村阚家塘计4个村入选。  
        众所周知,习总书记强调,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当APEC会议的红利让京郊古村范各庄重现繁华,当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的桨声灯影里落下帷幕,这样的时空交错,总给人以想象和力量。曾经,中央文件中一句“记得住乡愁”,勾起多少人的故园记忆、人生回味。保护古村落比保护故宫还要难。让历史遗存与当代生活共融,让村落景观与人文内涵共生,让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共鸣,我们才能赋予古村落以新的生机与活力。 
       阳新县曾因作为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龙港就被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全国首批红色旅游名镇”。2002年,龙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旧址群纳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港除具备红色资源外,最令人赞叹的是它特有的古镇风貌。高低起伏的马头墙下,临街的木板房,有曲折小巷,有潺潺流水,还有青石板上徜徉的游人。这里古韵犹存,土墙、瓦顶、走廊、拖步、天井构成了独特的徽派居民房屋造型;村社祠堂、板壁店铺、小桥流水、卵石巷道,都保存着古朴纯厚的历史风貌。如今,徜徉在龙港老街的小路上,可见不少革命遗迹和文化古迹。木板的铺面、低矮的屋檐、墙壁上仍然书写着的根据地的门牌、黄墙上的标语……令人惊异而感动。湘鄂赣特委机关旧址后的水井,依然还保持着85年前的原样。在龙港,至今保存着红色旧址46余处,其中国家文物保护旧址16处。这些乡土建筑大部分建于清末民初,不仅外观上赏心悦目,其文化内涵也相当丰富。这些建筑让红色旅游发展有了很大的潜力。 
       然而,把目光投向广袤的中国大地,并不能让人释怀。据报道,日前住建部、文化部等联合公布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994个村落入围,加上此前两批,共计2555个传统村落被纳入保护。调查显示,2000年,我国自然村总数为363万个,到2010年已锐减为271万个,这意味着每天要消失200多个,其中包含大量传统村落。“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不能没等我们去认真翻阅,它们就消失不见了”,学者的呼吁,可谓痛切。这真是让人牵挂的所在。一个年轻人,举起手机对着一座明代民居墙壁上贴的二维码一扫,转瞬之间,古建简要信息已在方寸之内。历尽沧桑的古村落,面对现代文明的强劲冲击,将有怎样的未来?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古村落被建筑学家喻为“空间说书者”,穿越千百年,当这些“说书人”身处势不可挡的现代化潮流、遭遇席卷八荒的城镇化进程,它们同样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不少调查和统计说明,大规模拆迁、火灾等自然灾害和农村“空心化”,成为传统村落消失的主要原因。曾听到这样的故事。一个古村落经常发生火灾,经过调查发现,火是村民自己放的,只为了改善住房条件。这个故事,把我们从秦砖汉瓦、雕梁画栋的诗意想象中,拉回到复杂的现实。“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岳飞写下的词句,作为今天许多村落的命运写照,使人在唏嘘之余,更多了几分深思。 
       在游人眼中,古朴村落满是沧桑的美,而在村民看来,不无生活的痛。很多古民居在采光、通风、取暖等方面存在短板,维护和修缮成本也不低。一面是保护村落的要求,一面是改善生活的需求,如何取舍和平衡,远不是景点前按下快门那么简单。实际上,这样的两难纠结,在古村落的传承和保护中普遍存在。比如,“钱从哪里来”是一个瓶颈问题,但当各类资金涌入古村,满目尽是商铺,满耳尽是市声,安详静谧的村庄从此消逝。一旦拿捏不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陷入过度商业化,就会造成开发性破坏、旅游性破坏。又如,“人往何处去”是一个现实难题。在一些古村落,贫穷落后留不住村民,商业开发也容不下村民,有的地方甚至迁走原住民,搞起了“博物馆式”开发。一旦只见物不见人,古村落就失去了“烟火气”的滋养,同样会没了神、丢了魂,走向衰败。 
       建筑形体只是古村落的外在,如果只把目光盯在这些建筑身上,进行低层次的旅游开发,而忽略了人文内涵的挖掘,古村落的真正保护将难以为继。古村落建筑要保存完好,关键的标志就是生活气息浓郁,老百姓悠然地生活着。这样的保护才是真正的保护,既充分尊重了古村落作为综合性的文化空间,又让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里得到融合与统一,因为这些村民不仅是生活在这些村落里,他们也在这里工作着。以生活的方式工作着,保护着历史的遗产。必须坚持最低干预原则。面对古村落的文物建筑和历史风貌,这是一条必须坚守的原则。探索的道路依然很长:必须本着高度的文化自觉,以历史的情怀、超前的眼光、长远的规划、持之以恒的决心,积极开展对古村落的保护,既注重对古村落的活态传承,又防止过度的开发;既正确地面对历史与现实,正确地处理经济与文化,又正确地看待遗产与利益,正确地评判政绩与公益,努力寻找出适合地方实情的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两全之策。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待每一个古村落,呵护好先人留给我们的每一处“江山胜迹”,不只是为了安顿好过去,更是为了赢得我们的未来。 
       正如著名的《马丘比丘宣言》所强调的,古村文化保护是为了使原生态的生活气息、风土人情、传统习俗与现代文明和谐适应的建设过程,而不仅是修缮物质载体的过程。传统文化是发展先进文化的精神血脉与延续基因,是根和源。离开丰厚的传统文化的积淀与滋润,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就没有了根基和生命力,就会迷失方向。因此文化学者感叹,保护古村落甚至比保护故宫还要难。不仅因为古村落的保护涉及建筑、文化、经济、社会、观念等方方面面,也不仅因为人力、智力、财力资源匮乏,更因为这是活态的保护。从这个意义上说,让历史遗存与当代生活共融,让村落景观与人文内涵共生,让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共鸣,我们才能赋予古村落以新的生机与活力,让其融入现代文明的风景。古村落的保护和旅游开发相结合,目的不能是一味地想着开发和旅游,把古村落变成纯粹的赚钱工具,而是要懂得合理利用传统文化的价值。特别是旅游开发不可干扰当地百姓的正常生活,努力维持农村宽松、安静的人居环境。 
       基于此,传统的古村落不断消失现象应当引起我们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阳新新阳网 ( 鄂ICP备19013424号-2 )

GMT+8, 2024-5-20 11:48 , Processed in 0.47279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