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论坛

查看: 1575|回复: 0
收起左侧

[阳新新闻] 阳新小伙出版打工文集《误入鞋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4 13:5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前段有个你,终检有个我,我们的距离,是如此的遥远。隔着那条缓缓的流水线,你从上游放下一只船,我在彼岸拾起。贴上一颗心,那是我对你的褒奖。你说你误入鞋途,我说我们改鞋归正,携手同行。下班的铃声响起,我们牵手在一起,距离已不再那么遥远……”

  这是4年前,刘志勇发表在《温州女鞋报》的一篇名为《流水线的爱情》短诗。从2000年外出打工,从一家鞋厂的仓库员到如今温州一家著名鞋业公司的管理层,刘志勇将自己最宝贵的青春交给了鞋子。


  用刘志勇自己的话说,这十几年的鞋厂漂泊生活是误入鞋途。1月27日,又在为新春招聘忙碌的刘志勇从温州回到阳新,这次回来,他还带回了自己出版的打工文集《误入鞋途》。



  立志当警察的农村少年


  1981年出生的刘志勇和许多农村孩子没什么两样。

  在阳新县排市镇梅潭村,父母守着一亩三分田终日劳作。作为家里的老大,到了上学年纪,像个家长一样,刘志勇牵着弟弟妹妹走向学校,风雨无阻。

  上世纪90年代,农村流行看录像带,许多在外打工的村民买回录像机看带子。一到过年的时候,一群人围着录像机看电影,大多是香港的警匪片。

  刘志勇也不例外,他当时迷上了电影里正义凛然的警察。“长大了我也当一名警察。”刘志勇心里暗暗发誓。

  16岁那年,刘志勇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他被湖北警官学校公安文秘专业录取。虽然只是个中专,但刘志勇十分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

  1999年夏至2000年7月,刘志勇还在阳新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实习过一段时间。虽然不是正式警察,但戴上警帽,穿上警服,刘志勇非常激动。

  “那时以为梦想就要实现了,等有机会考试转正,可是实习的毕竟是实习,想到自己还年轻,干临时工不是长久之计。”多年后回忆起短暂的“警察”生涯,刘志勇已经释然。

  2000年7月份,有些郁闷的刘志勇离开了刑侦大队。那些天,刘志勇待在家里,有时候上街到网吧打游戏消磨时间。

  当年9月,待业在家的刘志勇还被同学骗到广东清远做传销。不过,幸运的是,尽管被骗进去的大多被洗脑,但刘志勇坚决“不从”,不久,在朋友的帮助下,逃离了传销魔窟。


  19岁开启打工仔生涯


  2000年10月,在家人的介绍下,刘志勇来到武汉汉正街卖服装。睡着店铺阁楼里,大清早起来理货,半夜收摊。

  这样的日子过了2个月后,刘志勇从家人口中得知阳新县劳动局组织一批适龄青年赴广东中山务工。那是一家大型鞋企,鞋子大部分出口。

  毫不犹豫,刘志勇向老板辞职,回家报了名。由于有个中专文凭,又懂电脑操作,刘志勇没有被直接分配到车间,而是做了一名仓库管理员。

  来到繁华的大都市,刘志勇有种被淹没的感觉。看着身边的年轻人加班加点,有的甚至上夜校充电,刘志勇也报名了武汉大学法律专业(自考)。

  2003年,在鞋企不温不火干了些年的刘志勇萌生了前往温州的念头。那时的温州被媒体誉为“温州模式”,工厂遍布,只要勤劳吃苦,工资比全国许多地方都高,不少打工仔在这里发家,许许多多的传奇故事在这里发生。

  温州人的“敢为天下先”深深地刺激着这个踌躇满志的年轻人,刘志勇也很想去温州闯一闯。

  2003年11月,刘志勇踏上了前往温州的列车。很快,凭借着工作经验,刘志勇被温州瓯海一家皮革公司录用,职务是储备干部。

  当年过完春节,刘志勇又跳槽到温州鹿城区一家著名鞋业公司。此时,刘志勇的职务是人力资源部办事员,分管招聘工作。

  刘志勇不在流水线干活,但工作期间,经常下到生产线了解指导生产是家常便饭。期间,刘志勇也学习到制鞋手艺。

  4年后,刘志勇又跳槽到温州永嘉一家鞋企,任职人力资源部主管兼办公室主任。此时,做到管理层的刘志勇工资已经比2003年翻了几番。如今,刘志勇系温州浙联鞋服有限公司人事行政部经理,该公司横跨温州、阳新(分工厂)两地。



  写诗弄文排解异乡苦闷


  读书期间,刘志勇就爱好文学。

  因为性格内敛,写文章成了刘志勇用来排解心中情绪的习惯。特别是19岁背井离乡出来打拼后,诗歌在刘志勇这批打工文学爱好者群体中,成了内心情感寄托的宣泄口。

  年轻人总有很多幻想,这种幻想一方面来源于对当下生活的不安,一方面又期望从现状解脱出来。无数个异乡人在温州集结,理想、爱情、未来,这些青春期的三大问题萦绕在他们当中,刘志勇也不例外。

  “一张车票,我们走得很远很远。满载着远大的理想,我们驶入南国天堂。流水线、歌舞厅、出租房,无数的新奇充满着向往。辛酸和汗水播撒异乡的工厂,多少次梦回故乡,父母,在家门口张望。千百次想结束漂泊的心情,无奈间,生活的未知数预示我们又要起航。”

  这是刘志勇在温州打工期间,发表在当地一张报纸的短诗。

  “高头车,高强线,一串清脆声响起,你踩着岁月的节奏,车出多多美丽之花。你背井离乡,远游故土,从懵懂少女蜕变俏丽佳人。你默默奉献,在中国鞋都,喧嚣瓯越,已成第二故乡……脚底刹不住岁月流逝,只能日夜辛苦劳作,奏响青春年华。”——《车工苗翠花》

  这是刘志勇的一组制鞋之歌(组诗)。

  “又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我从多情的南国来到了美丽富饶的东海之滨,走进了温州双屿这片神秘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从踏上双屿这片土地的那一刻起,我就被温州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倾倒……此时我漂泊的心灵终于找到了一个安全的归宿。”

  这是刘志勇在温州鹿城区举办的“爱拼才会赢”的主题演讲比赛的一段演讲稿。

  在温州打工期间,刘志勇也结识了不少和他一样务工的爱好文学的青年,下班的时候,他们AA制买菜到其中一家聚餐,喝酒写诗,谈生活,谈梦想,苦中作乐。


  一部“阳新鞋匠”奋斗史


  几年前,作为湖北省十大劳务输出品牌,“阳新鞋匠”引起各方关注。

  媒体聚焦,新一代的打工者已经不再仅仅将目光放在“挣钱填肚子”和“赚钱盖房子”上,现代都市的生活方式、理念,以及打工积累的资金,让他们怀着全新的眼光和观念回乡,实现自身的创业梦想。

  后来,还有相关部门投资拍摄了一部《阳新鞋匠》的电视剧。

  至今,在温州,仍有近十万阳新人在从事鞋业工作。作为较早来到温州从事这一行的刘志勇,他自诩自己为第一批“阳新鞋匠”,个中滋味,他有发言资格。

  “如果不是为了生活,谁会这样四处漂泊?”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刘志勇也会这样感慨过。这些“鞋匠”的打工历程就是一部中国民工奋斗史,而阳新县作为劳务输出大县,这种烙印更深刻。

  “我自己在这一行里干了这么多年,很多都是我的影子,身边的同事、亲戚朋友也都有。”刘志勇说,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梦想都是平等的,民工也好,大学生也好,都市白领也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刘志勇亲眼目睹身边的亲人、朋友、同事在温州起起落落、悲欢离合,这些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刺激着他记录下来。

  “一转眼,来到温州这座海滨城市已整整十一年了。十一年来,经历了许多令人难忘的事情,工作上、生活上、学习上,有过欢笑,也有过泪水。当2016年的春节悄然来临,想想应该为这十多年的漂泊生活作个小小的总结……”刘志勇在《误入鞋途》的序言里写道。

  两年前,刘志勇就萌生过写一本关于“鞋匠”工人的书,希望借这本书引起社会关注民工的生存状态。

  “我觉得当下每一个外出务工的个体都是一个鲜活的样本。漂泊的日子注定会充满艰辛,但生活就是这样,幸福的花朵都是泪水浇灌出来的。”刘志勇说,他希望借助这本书勉励那些仍在异乡打拼的青年,城市是不会相信眼泪的,唯有努力拼搏才能得到想要的生活。

  

(来源:东楚晚报 贺介飞/选稿:赵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阳新新阳网 ( 鄂ICP备19013424号-2 )

GMT+8, 2024-4-26 21:25 , Processed in 0.36528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