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论坛

查看: 4393|回复: 7
收起左侧

[原创]小谈美学之意境——由《春江花月夜》所感触到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8 01:2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watermark]有一些艺术作品,如写实绘画、文学、戏剧、电影,我们可以这样提出一些问题: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是典型人物吗?他们生活的环境是典型的环境吗?对于另外一些艺术作品,如写意绘画、中国古典诗词、音乐、书法、建筑等,似乎不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艺术形象是典型的江、花、月、夜吗?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中的艺术形象是典型的山和泉吗?苏州园林是典型的园林吗?怀素的书法是典型的字吗?《二泉映月》是典型的旋律吗?假如不能这样提出问题,这实际上是说,典型仅仅能判定的是某艺术形象的优劣,而不是判定一切艺术形象的优劣,那么,我们应当怎样判定,另外一些艺术形象的优劣呢?中国的美学理论作出了独特的贡献,那就是“意境”
    什么是“意境”呢?“意”就是情与思,“境”就是物与象。“意境”就是“意”与“境”的有机融合与和谐统一。境中有意,意中有境。我们可以这样提出问题,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二泉映月》、苏州园林和怀素的书法,表达了什么意境呢?可以说,不理解意境就不能理解这些艺术形象,意境是这些艺术形象的精神所在。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中具有民族特色的范畴之一。指的是诗(词)、画、戏曲以及园林等门类艺术中,借匠心独具的艺术手法,熔铸所成情景交融、虚实统一,能深刻表现宇宙生机或者人生真谛。从而使审美主体只身心超越感性具体,物我贯通,当下进入无比宽阔的空间的那种艺术化境。
    意境范畴具有历史性,内涵多层次,其身层次乃“境生于象外,所展示的是整副浩淼天垠的宇宙生命图景,所奏明的是整首永恒无限的宇宙生命交响曲。中国古典美学常以意境之有无,来衡量艺术品的美丑和成败。
    意境在明清时期始成为美学范畴,但是他的形成背景需要上溯到先秦道家、魏晋玄学,以及隋唐佛学的本体论讨论,须上溯至魏晋至宋元诗画等门类艺术中“象”与“象外”,“言”与“意”,“形”与“神”,“虚”与“实”,“情”与“景”关系的讨论。
一 意境是情景交融的艺术形象
    王国维说:“上焉者,意与境混,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这就是说,从意境的构成来看,或境胜意弱,或境弱意胜,皆非已经之上品:从意与境的关系来看,只有做到“意与境混”,也就是前人所说的“意与境相兼”,“意与境会”。一句话,意与境交融无间、完美结合、浑然一体,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方是意境上品。意境中的“景”要像蕴涵情的一副画,意境中的“情”,要像融在画中的一首诗。诗要画化,画要诗化。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通过对江、花、月、夜壮丽景色的描绘,尽情赞叹了大自然的神奇美妙,将诗情与哲理融合起来,创造了一个情、景、理水乳交融的美好意境,全诗以月为脉,贯穿全诗,伴随的是诗人起伏的脉搏,对大自然的赞叹。
    在意境中,情与景的地位是怎样的呢?情是灵魂,情是表现。清代李渔说:“词虽然不出情、景二字,然二字亦分主客。诗景竟是说情,非借物谴怀,即将人喻物。有全篇不露秋毫情意,然实句句是情,字字关情者。”吴乔说:“夫诗以情为主,景是宾。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情哀则景哀,皆情语业也。”情是意境的灵魂。清代郑板桥有诗评黄慎的画:“爱看古庙荒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画到神情飘溢处,已无真相有真魂。”情景交融是意境的主要内容和根本特征。意境的其他特征均由此演化而来。
二 意境是物我同一的艺术形象
    我国历史上有“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庄子很早就提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同一”的思想,董仲舒把“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理论大大的系统化了,在他看来“天人合一”表现为人的喜怒哀乐与天的春夏秋冬的同一,这种哲学思想极大的影响了艺术理论。画家所画的春夏秋冬与人的喜怒哀乐是同一的。他们说:“春山烟雨连绵,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萧萧。冬山昏漓隘塞,人寂寂。”由此可见,“天人合一”的观念使中国古代艺术家把自我与自然万物溶为一体,一方面把自己投入自然怀抱,另一方面又把自然容纳在自我心中。
    物我同一是中国艺术家所诛求的最高境界。对于多数艺术家来说,可望不可及。有人舍轻取情,有人舍情取景,孤立的景,单纯的情,都是无法形成物我同一的“意境”。
三 意境是虚实相生的艺术形象
    意境是情景交融,神形兼备、物我同一的艺术形象。一般说来,景、形、物是实;情、神、我是虚。虚与实并不是水火不容、绝对对立的两种事物,而是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互补,虚实相生,构成了千变万化、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
    虚实相生有两种类型,一是以实写虚。宋代范浠文说:“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王国维称之为“无我之境”。任何一经都是有我的,所谓“无我之境”并不是说不包含艺术家的情思,而是说艺术家的情思没有直接外露。初初看来,是明明白白的景,细细体味,才是真真切切的情。这就叫“化景物为情思”。
    虚实相生第二种类型是以虚写实,以空虚衬托实景。人们首先感触到的是空,通过空看到了实。李煜的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写的是情,但是,通过情可以看到国破家亡、凄楚孤独的景。
    由此见,意境中的虚并非绝对的空白,而是虚中有象,虚中有境,可谓“虚象”“虚境”,也就是象外之象,境外之境。
    艺术的意境就是指艺术家熔铸在具体艺术作品中映现出来的有深刻意味而丰富的心灵、情思与心语境界。艺术作品所诱导出来的特有情思和心语,不仅是刺激打动听觉或视觉,它是直接打动鉴赏者的心灵的,并牵引鉴赏者通过自己的情感作用,又再一次地升华着艺术作品的生命与灵魂。所以,从一般意义上讲,意境既是艺术家创作的法则,又是鉴赏者审美的要求。同时,意境又是评判艺术作品高雅低俗的标准,是客观存在的审美对象对艺术家、文学家的思想、感情所唤起的能动反映。[/watermark]
发表于 2005-8-9 17:44:37 | 显示全部楼层 <

[原创]小谈美学之意境——由《春江花月夜》所感触到的

真的非常希望多一些这样的原创文字!
 楼主| 发表于 2005-8-11 20: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

[原创]小谈美学之意境——由《春江花月夜》所感触到的

其实这是我美学这们课程的结业论文,见笑了
发表于 2005-8-12 09:54:12 | 显示全部楼层 <

[原创]小谈美学之意境——由《春江花月夜》所感触到的

呵呵。不知道楼主是那里人?
是不是阳新的?
其实以前也写过类似的文章。只是写的太过肤浅。没有楼主这么深入!
现在年龄增长,越来越少动笔,也不善于动笔了。
惭愧!
发表于 2005-8-12 10: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

[原创]小谈美学之意境——由《春江花月夜》所感触到的

下面引用由淳于云飞2005/8/8 01:29am 发表的内容:
什么是“意境”呢?“意”就是情与思,“境”就是物与象。“意境”就是“意”与“境”的有机融合与和谐统一。
楼主对于意境的见解,我很欣赏。
我一直个人对意境的见解就是,‘意’是饺子馅‘境’则是饺子皮。
怎么才算是一个完美的饺子呢?饺子皮重要在于它得薄,厚了就不会吸收馅的味道,只有薄的才能充分去吸收馅的味道。(所以我个人比较喜欢白居易的的作品,深入浅出,味道浓郁,当然没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口味,有人喜欢很有嚼劲的杜甫的文章,也有人喜欢清淡的李清照,还有人喜欢辛辣的李白)
呵呵,好象离题了吧!
 楼主| 发表于 2005-8-13 00:37:14 | 显示全部楼层 <

[原创]小谈美学之意境——由《春江花月夜》所感触到的

呵呵,诸位都见笑了
这只是鄙人在校的《美学》课程的结业论文
我是学美术的,自然写作起来不乏偏激
得望指教,不胜荣幸
 楼主| 发表于 2005-8-13 00:40:37 | 显示全部楼层 <

[原创]小谈美学之意境——由《春江花月夜》所感触到的

补充一下,鄙人异乡人,家是北方的,呵呵
现在是师院美术系大3的学生
发表于 2005-8-13 09:44:30 | 显示全部楼层 <

[原创]小谈美学之意境——由《春江花月夜》所感触到的

呵呵,异乡人亦无妨。
大家以文会友,到这里都是朋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阳新新阳网 ( 鄂ICP备19013424号-2 )

GMT+8, 2024-5-5 13:17 , Processed in 0.39505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