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365|回复: 3
收起左侧

[阳新新闻] 阳新罗氏家族不过中秋节过“感恩节” 一颗感恩的心传承600多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26 23:3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明天(农历八月十五)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中秋节。然而,在黄石,有个神奇的家族,600多年来,它从没有过中秋节,而是在中秋节后的第九天,特别隆重地过一个感恩节。

  这个家族就是阳新县洋港镇中罗村的罗氏家族。

  据黄石市文化局非遗中心考证,在黄石,不过中秋节而过感恩节的家族,仅此一例。

  这个家族位于黄石最偏远的地方

  发源于江西的朝阳河,流到江西与湖北交界的幕阜山区后,形成了一个地势较为平缓的狭长地带。

  唐开元年间,膳部员外郎罗汉壑跑到这里避祸。

  后来,他的后人开枝散叶,形成了中罗、上罗、下罗等自然湾。

  这些自然湾就是罗氏家族的聚居地。

  它们的土地有4000多亩,比较广袤。

  它们离黄石城区有100多公里,是黄石最偏远的地方之一。

  罗氏家族的人通过辛勤的耕、读,生生不息,成了声名远播的大族。

  受到迫害后,遇到“恩祖”

  然而,到了元代末年,即600多年前,罗氏家族摊上了大事。当时,官兵与地方恶徒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罗氏家族中的才子罗舜禄就气愤地创作曲子,讽刺恶人。不料,恶人被激怒,要抄斩罗氏家族满门。罗舜禄连夜往长江边跑。不料,前是江水,无舟可渡;后是仇家,穷追不舍。

  “啊……”罗舜禄昏倒在地。

  突然,他感到一个老者推着他的肩膀说:“你可以搭芦过江。”

  罗舜禄急忙爬起来,扑到江边的一捆芦柴上,然后,随着一阵风,漂到江对岸的蕲春。

  到了蕲春,他就没有危险了。

  随后,他在蕲春蓝员外家打工时,发现蓝家的一尊祖宗雕像极像他昏迷中梦见的老者,而蓝家的这位祖宗的生日是农历八月二十四。

  “蓝家的这位祖宗就是我的恩祖吧!”他想,不是自己的祖宗而有恩,就是恩祖。

  除了供奉恩祖,还纪念恩祖的生日

  后来,成为蓝员外女婿的罗舜禄,捧着恩祖的雕像,回到罗氏家族的聚居地。

  这里已被恶人毁成了一片废墟。

  他特别修建了一座恩祖祠,供奉恩祖的雕像。

  不久,中秋节到了,罗舜禄还在为怎么纪念恩祖的生日,而愁眉不展。

  他恩祖的生日与中秋节仅隔9天,快要到了。

  “八月二十四,请到我家里做客,”他跑到亲朋好友家,邀请亲朋好友农历八月二十四到他家里做客。

  他想把大家叫到一起纪念恩祖的生日。

  他觉得这样的纪念方式,是最好的。

  为了招待大家,罗舜禄想置办丰盛的酒席。

  他把自己养的猪宰了,把自己酿的酒起窑了。

  到了农历八月二十四,他的亲朋好友纷纷从十里八乡赶到他家。

  罗舜禄把恩祖救命的经历,讲给大家听。

  大家听了,非常感动。

  他把置办的酒菜,端给大家尝。

  大家尝到了他被救后勤劳致家的变化。

  “明年‘八月二十四’,我们还一起过啊!”大家临别时,罗舜禄不忘邀约来年见。

  “好啊,”大家欣然接受。

  于是,“八月二十四”成了罗舜禄和大家约定俗成的习俗。

  而罗舜禄为了这个习俗,没有过中秋节。

  600多年来,感恩节取代了中秋节

  后来,罗舜禄去世了。

  他的后人人丁兴旺,再次形成了罗氏家族。

  罗氏家族谨遵罗舜禄的遗训,过“八月二十四”这个习俗,而不过中秋节。

  他们不过中秋节,意味着他们在中秋节的时候不吃月饼,也意味着他们家嫁出去的女儿不用在中秋节的时候给父母送月饼。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包括他们家已娶进来媳妇,不可以到亲朋好友家过中秋节。相反,他们在中秋节的时候,纷纷到亲朋好友家过中秋。

  在罗氏家族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八月二十四”这个习俗历经明代、清代和民国,进入到新中国。

  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罗氏家族给这个习俗起了一个简洁而贴切的名字,“感恩节”。

  不料,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叶,因特殊的历史原因,感恩节不能过。

  罗氏家族就打破常规,在“八月二十四”的前后几天内,分开时间过感恩节,而避免在同一天内暴露目标。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感恩节又可以过了。

  到了今天,这个习俗已流传600多年,同时,已取代中秋节600多年。

  然而,自唐代初年起,中秋节就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佳节之一。为什么不过中秋节呢?

  罗舜禄的后人、退休老师罗厚崇分析说,遭迫害前的罗氏家族,还是过中秋节的,只是后来的罗氏家族,才不过中秋节。中秋节距离这个习俗太近,且其亲人团聚的意义在这个习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所以,要过这个习俗,就没有必要过中秋节。如果中秋节距离这个习俗较远,估计罗氏家族还是会继续过的。

  比春节还要热闹的感恩节

  多年来,除了某些特殊的历史时期,罗氏家族一到感恩节,就沸腾起来了。

  每个人都忙着置办酒席。

  每个亲朋好友都忙着赶来做客。

  其热闹程度,远远超过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佳节——春节。

  罗氏家族是过春节的。

  春节时,分布在十里八乡的亲朋好友家家过春节,不会在同一天聚集在这里。

  而感恩节,分布在十里八乡的亲朋好友不是家家过感恩节,但会在同一天聚集在这里。

  “每到感恩节,这里就是整个黄石农村最热闹的地方,”罗厚崇老人说。

  按行政区划,罗氏家族属阳新县洋港镇中罗村。

  他们现在共有400多户人家。如果按每户来10个亲朋好友,再加上每户本身有4个人,感恩节当天就聚集了5000多人。

  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做糍粑”是感恩节的一个大变化

  其实,感恩节这个习俗,开始不算丰富多彩。

  据罗厚崇老人讲,《罗氏宗谱》对它的记载,只有“置酒纪念”。

  换句话说,祭祀、唱戏、舞狮等内容,并没有明确是这个习俗的必修课。

  然而,罗氏家族还是把它丰富了一些。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在食物较为匮乏的情况下,他们把自家珍藏的糯米做成饼干一般大的糍粑,然后,端给亲朋好友吃;在亲朋好友离开的时候,还给每个人赠送一个比脸盆口还大的糍粑,让亲朋好友带回家吃。

  从此,做糍粑、吃糍粑、送糍粑,成了感恩节这个习俗一个很大的变化。

  2014年,罗氏家族各家凑钱请来一个黄梅戏剧团,然后,连唱3个晚上,外加半个白天。

  于是,“唱戏”成了感恩节这个习俗另一个很大的变化。

  当然,罗氏家族对恩祖的感恩,是没有变的。

  被日本鬼子烧毁了多年的恩祖祠,在他们有了钱后,立即重新修建了。

  在“破四旧”时被破坏的恩祖雕像,也找到能工巧匠,立即重新雕刻了。

  恩祖雕像、恩祖祠和感恩节,都寄托了他们一颗颗感恩的心。

 (东楚晚报 叶建鹏 张成)

 楼主| 发表于 2015-9-26 23:34:44 | 显示全部楼层 <
  罗氏家族的人到底是怎样过感恩节的呢?

  9月22日,记者在阳新县洋港镇中罗村,采访到了几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婆婆去世前,年年过感恩节

  “过节啰……”2013年感恩节,77岁的罗冬菊婆婆颤颤巍巍赶到弟弟罗广铭家,过感恩节。

  之前,有人看她年事已高,叫她不要来了。

  罗冬菊婆婆的家在阳新县龙港镇飞跃村,离弟弟家有10多公里。而她的双脚早已衰弱,一走起路来,就像筛子筛糠一样打摆。

  “我一定要去,”她满脸的皱纹上写满了坚毅。

  自1953年出嫁起,她就年年回娘家,过感恩节。即使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叶感恩节不能过、即使父母双亲已经去世,她都没有一年落空。

  她的儿子、儿媳、孙子尊重她的想法,租来一辆三轮车,然后,陪着她,坐上三轮车,赶往舅舅(舅爷、弟弟)家。

  “师傅,开慢一点,”儿子一边揉揉她的脚,一边对司机说。

  罗冬菊婆婆到来之后,就帮着弟媳烧火、炒菜、做糍粑。

  她弟媳希望她歇息着。

  不一会儿,弟媳把做好的糍粑,以及干笋炒肉、干辣椒煮鱼等菜端上桌。

  她就和弟弟、弟媳、侄儿、侄媳、侄女、侄女婿,以及儿子、儿媳、孙子,坐到一起,共进午餐。

  她吃着吃着,就像小孩子舔到了蜜一样,笑了。

  这些菜和糍粑,她经常吃,并不是“蜜”。

  她的“蜜”是,这么一大家人,聚到一起,非常难得。

  她觉得,这是恩祖留下来的德。

  她从小就听说恩祖救先祖命的故事。她从小就知道了一家人平平安安的意义。

  可惜的是,半年之后,这位老人与世长辞了。

  她在天堂里,能继续过感恩节吗?

  为报母恩,挺着大肚子过感恩节

  今年24岁的罗江钗,是2012年嫁到江西去的。

  她已怀孕7个多月,快要生产了,但是,她决定从江西赶到母亲家,参加2015年的感恩节。

  她的脑海里,总是闪现一件事情。

  在她7岁那年的一天,家里没有菜吃,母亲程荷仙就爬到幕阜山上采摘野蘑菇,然后,放了几滴油,炒着吃。不料,她们双双中毒,昏倒在地。

  清醒过来的程荷仙,连忙抱起女儿,往村口的卫生室跑。

  “快给我伢打消毒针啊,”程荷仙使出全身的力气喊着,眼里满是泪水。

  医生急忙给罗江钗打了一针。

  正当医生准备给程荷仙打针时,为了节省钱,程荷仙捂着双手,不肯打。

  这一针要10块钱。

  这一针可保住程荷仙的性命。

  可是,为了节省这10块钱,程荷仙就是不肯打。

  当时,她们家非常贫穷,“10块钱”对她来说,并不是一个小数目。

  “你不打,就可能没命啦,”医生焦急地叫道。

  “给我伢多打一针吧,”程荷仙只希望孩子早点好起来。

  清醒过来的罗江钗,知道了这一切。

  不过,她当时年纪尚小,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后来,父亲赶过来,才让母亲补了一针。

  最近几个月来,挺着大肚子的罗江钗,经常想起母亲舍命救她的事情。

  “什么是天底下最无私、最伟大的恩情,那就是母恩,”她默默地流下泪水。

  在罗江钗心目中,感恩节不仅仅是感祖的恩,更是感母亲的恩。

  母亲程荷仙今年52岁。

  罗江钗觉得自己必须抓紧时间,多看看母亲。

  她准备了一份精美的礼物,希望在今年感恩节的时候,送给母亲。

  新媳妇要过感恩节,不留遗憾

  2014年正月,陈丽敏嫁到罗氏家族。

  不久,勤劳的她,到外地打工去了。

  2014年感恩节,她在岗位上忙得不可开交。

  后来,她从婆婆程细霞口中得知,感恩节不是一个普通的节日,而是一个感谢恩祖的习俗。她就非常震惊、非常遗憾了。

  震惊的是,包括她娘家阳新县洋港镇胡桥村在内的很多地方,并没有这个习俗。

  遗憾的是,她没有过个。

  最近,她生了孩子。

  按农村的风俗,她带着孩子,回娘家住去了。

  她想,今年感恩节,她不用上班,一定要参加感恩节。

  她已作好了安排:给婆婆当下手,体验什么是“置酒纪念”;给恩祖磕3个响头,感谢他保佑大家。

  为报“白菜恩”,过了半世纪也要敬一杯酒

  2012年感恩节前夕,67岁的罗厚崇爹爹从家里步行10多公里路,来到阳新县龙港镇镇区。

  “请你到我家过感恩节啊……”他叩开了老同学刘应龙的房门。

  67岁的刘应龙与他是初中同学。他们1964年一起进初中,原本1966年毕业分开,不料,因特殊的历史原因,他们直至1968年才毕业分开。

  刘应龙想,他们已分开这么多年,谈不上深厚的友谊吧?

  “不,”罗厚崇说。

  原来,在读初中的时候,罗厚崇家非常贫困,连腌制的辣椒都没有吃的。而刘应龙把从家里带来的新鲜白菜给他吃,让原本瘦得只剩一把骨头的他,没有饿得爬不起床。

  感恩节当天,刘应龙应邀来到罗厚崇的家。

  “你终于来了啊,”罗厚崇紧紧握着刘应龙的手,久久没有松开。

  不一会儿,一桌丰盛的酒席摆好了。

  罗厚崇站起来,双手端起酒杯,托到胸前,对刘应龙说:“感谢你的白菜之恩,我敬你。”

  “什么‘白菜之恩’?”刘应龙顿时迷糊了。

  原来,刘应龙早已忘记当年给罗厚崇送白菜吃的事情。

  “这杯酒,很早以前,就想敬你了,”罗厚崇眼里满是感激。

  刘应龙就端起酒杯喝着。

  罗厚崇则一口干了。

  在刘应龙临走的时候,罗厚崇特别给他送了一个比脸盆口还大的糍粑。

  “不要客气,”刘应龙说。

  “只要你愿意,我年年请你来过感恩节,”罗厚崇开启了预约模式。

  其实在很早的时候,他就想邀请刘应龙过感恩节,以报当年的“白菜之恩”。然而,他们都是“工作狂”,都为了手头的事情而忙个不停、没有空闲。

  现在,有了时间,该了却心愿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26 23:35:37 | 显示全部楼层 <
  罗氏家族感恩节的大名,在黄石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并不存在。

  然而,它符合黄石非遗的评定标准。

  感恩节是一种传承——传承先祖的品德

  罗氏家族的感恩节到底有什么意义?

  罗厚崇老人说,先祖罗舜禄作为复兴罗氏家族的一世祖,忠厚正直、智慧勤劳、知恩图报。600多年来,罗氏家族正是秉承这些品德,才历经风雨,成为大族。

  也就是说,感恩节传承了罗氏家族先祖的品德。

  其实,感恩节还给罗氏家族的女户主们带来了一个“副意义”。

  到了中秋节的时候,一般家庭特别是农村家庭的女户主,都要守在家里,招待客人。而罗氏家族的女户主们,可以到亲朋好友家,痛痛快快地做客人。

  感恩节是一份守望——守望人类永恒的主题

  致力黄石本土文化研究的市档案局副局长刘远芳和阳新县洋港镇文化站站长骆文峰,从其他层面剖析了罗氏家族的感恩节。

  他们说,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在晚辈感谢长辈的养育之恩中,繁衍一代又一代。所以,感恩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罗氏家族的感恩节自其诞生之日起,就流淌着一种基因——感恩。它的先祖为感谢恩祖的恩情,从而创造感恩节;它的后人为感恩祖或身边人,而过感恩节。

  然而在现实中,不懂感恩的人,并不稀缺。

  在新闻报道中,恩将仇报的事情经常上演。

  “这正是罗氏家族感恩节的意义所在,”他们说,它在黄石众多习俗中,率先树起了感恩的大旗,并且,把这个大旗扛了600多年。

  也就是说,罗氏家族的感恩节,一直在守望人类永恒的主题。

  感恩节是一种包容——包容中秋节后的这个小节

  每到感恩节,罗氏家族十里八乡的亲朋好友,就聚到一起过这个节日。

  然而,这些亲朋好友家里,并不过这一节日。

  他们过着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佳节之一——中秋节。

  中秋节起自唐代初年,比感恩节的起缘更早;过中秋节的人遍布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华人、华侨区,而过感恩节的人仅有一个家族;中秋节的习俗包括赏花、拜月、吃月饼、思念亲人、祈盼丰收,比感恩节更为丰富多彩。

  “从某种意义上说,很多过中秋节的人,在包容感恩节,”刘远芳说。

  这些人一面尊重中秋节,一面认同内涵没有中秋节深厚、外延没有中秋节宽广的感恩节。

  这两个节日,呈现了文化多样性。

  而既尊重又认同,体现了文化的包容。

  “我们需要文化的包容,”刘远芳说。

  大家面对文化多样性,如果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就一定能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感恩节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准

  “罗氏家族的感恩节,应该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次调研感恩节的洋港镇党委副书记刘合仕认为。

  在整个黄石,像感恩节一样属习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算少。比如,西塞神舟会、果城里土主会。

  然而,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没有像感恩节一样突出感恩的意义。

  按照黄石参照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习俗。而习俗的评审标准包括具有展现中华民族文化创造力的杰出价值;扎根于相关社区的文化传统,世代相传,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对维系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因社会变革或缺乏保护措施而面临消失的危险等等。

  “从这些标准看,罗氏家族的感恩节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评定标准,”市文化局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龚威说。

  龚威已计划在今年感恩节,深入罗氏家族,调研感恩节,以争取早日将它列入非遗名录。

  中罗村的干部罗广荣表示,该村将积极做好申报工作。

  如果感恩节被列入非遗名录,它会进一步发扬光大吗?

  比如,越来越多的家族举办感恩活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阳新新阳网 ( 鄂ICP备19013424号-2 )

GMT+8, 2024-5-17 18:58 , Processed in 0.418589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