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论坛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天老
收起左侧

阳新历史名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1-9 11:35:53 | 显示全部楼层 <
本帖最后由 天老 于 2017-1-9 11:48 编辑

《孟宗身后事》
    孟宗没有想到也不知道他会被元代的郭居敬编入《二十四孝》。
    孟宗更不知道他会有个曾孙叫孟嘉,而孟嘉也被编进了《龙文鞭影》。还有孟嘉落帽的典故,
孟嘉落帽出自《晋书&#8226;孟嘉传》。有风到至,吹嘉帽坠落,嘉不知觉。风把帽子吹掉了却不知道,就载入史册,魏晋风度,流芳千古了。
    历史真的好有趣,青史留名真的不难。
    孟嘉还有个弟弟叫孟陋,也是个大孝子,因为没有人为他作什么《二十四孝》之类的东东,所以没有他们的曾祖父孟宗出名。
    孟陋的故事在《太平御览》中也有若干记载。
    孟陋的事迹主要在清代甘鹏云著的《楚师儒传》中,卷二有《晋孟征君陋》。(孟陋)丧母,毁瘠殆于灭性,不饮酒食肉十有余年。亲族迭谓之曰,少孤(孟陋字少孤),谁无父母,谁有父母,圣人制礼令贤者俯就,不肖企及,若使毁性无嗣,更为不孝也。陋感此言,然后从吉,由是名著海内。

    三个人加在一起就是阳新的“孟门三杰”。阳新孟门三杰的出名,又得靠他们的外孙陶渊明了,甚至连孟嘉是哪里人都得靠外孙陶渊明的证词,历史就是这样的无奈,名人就是这样的牛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24 00: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阳新论坛需要改进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6 14: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
本帖最后由 天老 于 2017-7-16 14:20 编辑

竹林山水流古韵

       刘蒙之字之功号清澜(1086——1164),原清江人,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以奉议郎知兴国军,改永兴占籍(今竹林塘刘姓始迁祖)。履职之年,当值治所草创之期,刘大兴土木,多有建树。先是在治西北古龙关渡口筑朝天堤(今上马蹄堤),修清水闸,让夏秋水涨之渡成通途。后建军学并望云阁遂占籍西湖永兴县宣化坊。
       兴国军是宋代的一个行政建制,治所在阳新境内,时辖永兴(阳新)、通山、大冶三县,还包括现在的整个黄石城区。
       刘蒙之是宋宣和年间(1123)由亳州同知升任兴国知军的。刘蒙之祖籍豫章吉安府临江县清泉墨庄,生于元祐丙寅一0八六年五月初八 。也是阳新竹林塘刘寿湾的落业祖和奠基人。
       刘蒙之生于北宋元丰9年,正是神宗与哲宗交替的年代,也是宋朝由强变弱的年代。一方面北宋重文轻武,蒙古、金及其他少数民族政权在北方边境虎视眈眈,边关的忧患始终没有解除;另一方面是神宗时王安石变法没有成功,加剧了社会矛盾;最重要的是北宋后面的皇帝都注重享乐,不思进取。出生在这样的年代,刘蒙之要想出人头地,注定是要经历一番风雨的。
刘蒙之出生于书香世家,据刘氏族谱记载,其祖上从琠公起9代曾经出过11进士,到他这一代的兄弟和堂兄弟中也出过两个进士,刘蒙之在这样浓厚的家学氛围中长大。一个书香世家的子弟,生长在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而且为官时正值金军大兵压境、国如垒卵之时,刘蒙之的为官之路,充满了荆棘。



      刘蒙之的童年是幸福的,家族显赫,其父以祖上的荫功致仕补将仕郎终朝清大夫。兄弟有考生进士为官的,如果社会一直这样发展下去,在这样一个官宦之家生活,不用挨饿,不愁读不起书,过着声色犬马、无忧无虑的生活,我相信这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
刘蒙之15岁时,国家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件——皇帝换了。哲宗皇帝赵煦死了,因为无后,将赵佶过继为儿,是为宋徽宗。
这个赵佶爱好书画,人称“书画皇帝”,至今有价值连城的书画流传于世。他创造的“瘦金体”独步天下,今日的“仿宋字”就是仿他的字体。他曾在宫里建成了中国第一个画院,亲自给学员们上课和批改“作业”,《清明上河图》就是在他的支持下完成的,并在图上亲笔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至于“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踢球打弹,品竹调丝,吹弹歌舞,自不必说”(《水浒》语),实乃天生的艺术家。
       可惜,赵佶聪明绝顶,甚么都会,就是不会做皇帝。
       赵佶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昏君。他笃信神灵,为求长生不老之术,还自号为“教主道君皇帝”。他行为荒唐可笑,据说嫌一万余的后宫佳丽不够,还从皇宫挖了一条地道直通妓院,去私会名妓李师师。最重要的是,他治国无能,挥霍无度,穷奢极欲,大兴土木,直接导致的“花石纲”的全国大劫难,为国家的灭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赵佶在位时,不仅从不认为自己是追逐声色犬马的昏庸天子,而且自我感觉是“圣人天子”!他与同样精通棋琴书画的宰相蔡京惺惺相惜。讲究生活享受的蔡京非常鄙视历代那些节俭的帝王将相,常常推心置腹地对赵佶说:天子就要有天子的气派,敢于花钱,敢于纵情享乐,不必拘泥于世俗之礼,不必理会别人的说三道四;皇帝如过分节俭,就和那些土得掉渣的小民一样,肯定会遭人嘲笑,“所谓人主,就应该以四海为家,以太平岁月娱乐自己。人生几何,岂可徒自劳苦?”(李亚平《帝国政界往事》语)
       遇上这样的皇帝,不光是国家的不幸,同时也是老百姓的不幸。
       作为官宦之子,少年刘蒙之过的是珠围翠绕、锦衣玉食的生活,“金鞍美少年,去跃青骢马。牵系玉楼人,绣被春寒夜”;且因聪明伶俐,按刘氏族谱说,刘蒙之自幼熟读诗书,博览经史,秀外慧中,胸藏珠玑,胆识过人。是什么变故刘蒙之没有考中进士?还是根本没有参加乡试不得而知。
没有考中进士的刘蒙之,在讲究功名的北宋居然当上了亳州同治,按此分析刘蒙之应该是考上举人了的,如果什么功名都没有,在北宋是不可能当官的,这是制度所然,也是当时官场多年延续的不变真理。

       二

      刘氏族谱记载,刘蒙之是北宋宣和年间(1123)由亳州同知升任兴国知军的。查(《兴国州志》卷十三)《秩官列传》:“刘蒙之,清江人,徽宗宣和间以奉议郎知兴国军,置清水闸,筑朝天隄,建军学,创望云阁,遂占籍永兴县。”这里就出现一个问题,宋代知府的副职有没有同知这个职位?百度百科是这样介绍的:“明清时期官名。同知为知府的副职,正五品,因事而设,每府设一二人,无定员。”名词释义进一步解释:“同知负责分掌地方盐、粮、捕盗、江防、海疆、河工、水利以及清理军籍、抚绥民夷等事务,同知办事衙署称“厅”。另有知州的副职称为州同知,从六品,无定员,分掌本州内诸事务。”历史沿革还介绍:“宋初,枢密院有同知枢密院事,简称同知院,为知院的副职。南宋有同知閤门事官,为官示至右武大夫而为閤门司主官者。”这就说明,在宋代,此同知非彼同知,也就是说,宋代地方上是没有同知这个职位的。一般州府的副职好像叫通判,苏轼就曾经当过黄州通判。
     刘蒙之在亳州的为官经历族谱没有记载,这个我们无法推测,应该还是不错的,毕竟由副职升为正职。今天的亳州是一个地级市,比我们阳新高一个等级。在宋时,亳州属淮南路,宋真宗升亳州为集庆军,置节度使,统县七。而我们阳新也是叫兴国军,统永兴、大冶、通山三县,在体制上应该是平级的。
      当时的兴国军是草创时期,州城三面环水,特别是州城边的竹林塘水患严重。《大清一统志》载:“竹林塘系由欧家湖演变而来”。《兴国州志》记明欧家湖因傍欧家寨而得名;又因是城郊湖,南沿直抵城墙脚下,民间习呼“北门湖”。竹林塘历来包括西侧湖汊莲花池。旧志载,北宋时,两水就被南北走向的恩波堤隔开,又在恩波桥下相接。湖东“盆山”,因山形如覆盆而得名,又称“彭山”。
     旧志载,“银山东麓水出双港,经欧家寨至盆山,合大、小杨树湖水,于下港入长河(即富河)”;这一带,早先还有双港桥、杨树湖渡(一名邹家坝)、盆山渡。欧家湖在围湖之前,当是一处吐纳型湖沼。最早记载在欧家湖筑坝围湖的文字见于湖畔刘姓家谱:明正德年间(1506-1521),有刘寿人刘玉瑞牵头开河道,修堤坝……老坝堤很低,出水口还修有船蓬桥。莲花池西边原先筑也有杨家坝,湖埂直通州城东门。
刘蒙之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上任了。
     《竹林塘志》记载:刘蒙之。。。。。。履职之年,当值治所草创之期,刘大兴土木,多有建树。先是在治西北古龙关渡口筑朝天堤(今上马蹄堤),修清水闸,让夏秋水涨之渡成通途。
      时已暮年的进士李翔有《朝天堤》诗赞:
      “两山吞浪白如烟,忽见桥梁接岸边。已是筑成堤上路,不须重唤渡头船。
      千年野鹤归华表,百尺长虹驾巨川。岁物已收人力暇,闾阎争颂使君贤。”
      古军州还一直传唱着一首游戏童谣:
      “脚脚掰掰,脚踩南山,南山百坎,二十港口,上马蹄堤,下马蹄堤,狗爪乌龟,缩脚一只”……点脚时,一排孩童挨坐,一孩边唱着词儿来回点脚,唱至末句,点到之脚须赶紧缩进,不然受罚。
       刘蒙之在任上主要作了四件大事:
       1.筑朝天堤以档水患。历时7年做成。《竹林塘志》已经介绍,不再重复。
       2.修清水闸以防洪排涝。长乐园两涯夹壑在古代每遇山洪暴发,便泛滥成灾,冲房屋、毁良田给百姓带来灾难。刘蒙之任上在长乐园良荐建清水闸泄洪排涝。李翔也有诗赞之:“两涯夹壑涌清泉,闸注分施浩浩天。水水流动无漫患,田田灌溉总濡沾。邱墟永作膏腴亩,饶裕常归长乐园”。
       3.将北门之儒学迁至儒学垴。宋初的最贵学府——儒学,也称学宫,最早是建在北门内(即现在的实验小学),此地古时为兴国杂市,因人流太大,读书不便,于是刘蒙之为了学子更换读书,将学宫迁至儒学垴。李翔以诗赞之:“朗诵哪能杂市尘,龙蟠战胜叶西迁。岸星排列三台秀,堂屋宽容万马旋。榜结涨云如动闪,印浮水面绘清园。储祥洲子黄龙舒,文运如今寓富川”。
        4.修望云阁教化民风。刘蒙之初到兴国任职,民生维艰,常有盗匪兹事扰民,还有不法之徒强取豪夺。为了确保一方平安,刘蒙之一面歼匪,一面打击豪强整肃政纲,教化民俗,于是在洲衙门前修建望云阁。诗人李翔有感刘蒙之善举,有诗为证:“何处升高可眺望瞻,使君畅郁有由然。江湖廊庙关扰念,物兴民胞任重肩。报国心悬红日上,思亲梦绕白云边,欲舒两眼无高处,倚阁凭虚入望穿”。
        由他主持建起的望云阁,南宋淳熙年间知军黄茂材重建时易名怀古阁。

         三

       刘蒙之真正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一个人做官一任,能做一两件大事就很不容易了,刘蒙之做了四件。
       作为一个历史人物,任你气吞山河,任你力拔山兮,百年之后,也就成了普通人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所以,特别是官员应有敬畏之心。无论是得意之时,抑或是落寞之中,切切要记得,每一个人,不仅仅只是活在儿孙的纪念之中,也活在别人的回忆心中,活在别人的评价之中,也正因为如此,古人才会有如此的感慨:人言可畏。
       刘蒙之在任上干了多少年我没有考证,史上记载刘蒙之做的这四件事,居然获得了前辈进士李翔的四首诗点赞,这个在兴国军为官的历史上应该是绝无仅有的。
        刘蒙之所具的时代正是宋代的中叶,由北宋到南宋,徽、钦父子二帝北狩,整个帝国没有了“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杜甫《兵车行》)的对外扩张的军事实力,没有了“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忆昔》)的经济实力。在那样艰难的情况下,要想为老百姓做点实事,其实是不容易的。刘蒙之的经历让我想起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滕子京,仅凭一年时间就使巴陵郡“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百废俱兴,是要有相当财力做基础的,有钱能办称心事,经济兴事业才兴。没有相当的政策、策略,没有因地制宜的措施,要振兴经济又谈何容易?为官一任,富民一方,后面的人走在朝天堤上,大雨之时看到清水闸对洪水的收放自如,会记得这位先贤吗?
       刘蒙之建学宫,也就是千方百计要提高教育质量,一时军内各地学校如雨后春笋,教育蒸蒸日上。南宋是兴国军考上进士最多的时代,阳新进士录记载的进士184人,其中南宋就有53人,占整个进士榜的28.8%。
       刘蒙之不恋官位,卸任知军后,定居西湖,后迁大小金盆(即竹林塘尾刘寿、现莲花湖风景区核心区)筑庐而居。晚年(1162年)又主持建造刘寿宗祠,宗祠一进五憧,巍峨气派,高大雄伟。由广场、门楼、戏台、礼仪堂、议事厅、祭祀堂组成。宗祠虽遭历代匪患、兵燹,但刘寿后人累毁累建,今天我们看到刘寿宗祠的部分是刘蒙之15世孙刘寿卿按历史留存概貌重建的。刘蒙之的无心之举为我们今天的旅游留下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四
       刘蒙之历任徽宗、钦宗、高宗、孝宗四朝,虽然历经战乱、有宦海浮沉,他的际遇还算顺利。
       刘蒙之于隆兴2年(1164)9月22日卒于永兴,并由南宋孝宗皇帝赐奉直中宪大夫。刘蒙之历任四朝,孝宗皇帝有诏曰:“朕为天下之大,庶鹜之小,非一人所能治,必得材干之臣与之共理,是以牧守之任必则遴选其人焉,具官刘蒙之久试以事,号称循良宜应,郡牧之用庶无虚授之。。。。。。”
       乙酉年(1165)12月初6刘蒙之葬于永兴之鹤山。妻李氏(1087——1166)封恭人,夫妻同葬,生子一名刘程季。妾赵氏(1089——1171)葬永兴西湖享堂。
       “以史为鉴,可知兴亡得失”,可能也有道理,但对芸芸众生来说,即使懂得了治国的伟大道理,学习了“秦亡于暴政、唐亡于割据、宋亡于文弱、清亡于闭关”的知识,又有多少人有理想、有能力扭转乾坤?何况,古代中国是天下的政治文明经济中心,放眼四周,皆是“诸侯”、附属国,所以,“士大夫们”不屑学习蛮夷,只能从既往朝代中寻找治国的经验;但近400年来,中国彻底衰落,尤其是鸦片战争之后,国门大开,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体制明明就在眼前,我们却还要从《康熙王朝》中学习政治智慧,岂不是一种深深的悲哀?
      今天对我们普通人而言,写阳新历代的政治人物,记录先贤们在阳新这块土地上的光辉业绩,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是为了激励后人以此为榜样,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能尸位素餐。岂不知有人只不过是把这当成一些趣味故事解读而已。再辉煌的朝代也会消亡,再刚强的英雄也会老死,再倾国的美女也会迟暮,只有从五千年血泪历史中沉淀下来的灿烂文化,将是永恒不朽的!
      在今日社会,我们忙于生计,在金钱、权势争斗中苟全性命,或许做不到像范仲淹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做不到苏轼那样“一蓑烟雨任平生”,做不到岳飞那样“精忠报国、死而后已”,文天祥那样“留取丹心照汗青”。然而,我们还可以领略他们的壮烈情怀,敬仰、祭奠远逝的民族精神。尤其是,当我们放缓追逐金钱的脚步,将疲惫受伤的心灵,游弋在历史的沧桑故事里,停泊在“古仁人”身边,寄托丝丝希冀,得到阵阵欢笑,何尝不是一件快活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阳新新阳网 ( 鄂ICP备19013424号-2 )

GMT+8, 2024-4-17 05:18 , Processed in 0.34936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