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论坛

查看: 1848|回复: 1
收起左侧

[转帖]走遍阳新之踏访圣旨牌坊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7-22 09:4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鄂东江南明珠——阳新,山青水秀。那里有个龙港富水石角山,山上的杨家村,现存一个明代的圣旨牌坊,世人知之甚少。这里是一个背靠大山,面向大山,左环大山,右近大山的标准山村。出山口就是阳新有名的风景胜地--凤栖洞洞下的盘山公路。
  我们沿着盘山公路上山,富水水库的全景随着车子的前进而不断变换角度。夹在两山之间的一条小溪凌空而下,倾泄万斛珍珠,给人一种力量冲击的感觉,这是大自然美的展示。
  杨家村俗叫牌楼地,其背后的青山从西向东,是幕阜山的余脉。大山的北面也有一个人工大水库--王英水库,那里千岛星布,已成为武汉、黄石地区市民的休闲最佳场所。大山之上,石崖陡峭,连绵起伏,极具动感,在碧草翠树的映衬下,犹如一条银蛇起舞,人们都叫它石蛇。
  说起石蛇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相传明朝的时候,在石蛇头部有一丛毛竹林,甚是茂盛。竹林下住着一户人家,这人家的儿媳妇过门三年只孕不产,眼见肚子是越来越大,做公婆和丈夫的也是非常着急。有一天,皇帝派来一道士带着一拨人马,驻扎石角山,只见那道士用一个罗盘东测西量,指挥那官兵每日在石蛇头部的土岗上挖黄土,并搬运出去。可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不管官兵白天怎么挖,但是次日一早山头依旧原封原样。那道士用尽办法就是不灵。忽一日深更半夜一兵士闹肚子,三更起夜到竹林如厕,只觉得那山岗上人来人往,甚是热闹,仔细一看原来是天兵天将将官兵所运的土又搬运回来了。并听到有人说道:“他们白天千人挖,我们夜晚万人填。”次日一早那兵士将所见情景一一报告长官和道士。道士忽心中生出毒计一条将白天所挖的山头,用黑狗之血祭洒一遍,结果这山头再也没有恢复了。说也奇异,当夜晚上,那竹林下农家媳妇也临产,先生一子脸黑如炭,落地能走,吓得接生婆连叫有鬼,并狠心将黑小子摔死。随后又产一子,满面通红,其目如炬,又是吓得接生婆半死,当然其下场同样悲惨。最后,产下一子面白如玉,眉清目秀,落地即呼“哥哥在哪里?”“哥哥在哪里?”那接生婆答道,“都死了。”顿见那白面婴儿,连叹三声,仰面而亡。有人说这兄弟三人均是石蛇显灵,转胎到此的。可恨那明朝皇帝的道士使用妖术将其陷害,不然这里就出真龙天子了。据说此后,皇上圣喻民间建房的屋柱子也不能一根树木到顶,而要在木柱子下面加填一块木板砖。
  牌楼杨家就在这石蛇头部土岗下面落户。杨家对面的南山是纱帽山,据说这顶纱帽山也为杨家带来了很辉煌的一段历史。当然这与圣旨牌坊好象不相干。圣旨牌坊是明正统六年,因杨昭经商粮食,遇见水灾,而主动将一千一十多石谷物全部捐出赈救灾民而受到皇帝的旌表。
  走近牌坊,只见屋檐下挂有一圣旨木雕匾额,匾额下方刻有“旌表杨昭仗义之门”,“正统六年四月二十八日”等字样。牌坊门楼为木结构,木过梁正面雕有二凤朝日。据说过去曾塑有100只凤凰面朝圣旨。木门楼主梁上镶嵌有四个木门当,从而可以看出当年这里是大户人家了。如今,杨家村的人,每有重大喜庆活动,都在这门前相聚相商。年老的长者还经常将这助人为乐的义举作为口授教材代代相传。
圣旨牌坊门楼里面,原有一栋杨家宗祠,堂上并悬挂有“清白堂”和“进士门第”等匾额,后由于房屋陈旧破烂于年前翻修一新,前时的风貌荡然无存。而围着宗祠而建的明清时期的民居,也多破烂不堪,许多明清时期建筑的木雕惨遭人为破坏。存留不多的老墙上面的屋檐画独具特色。石雕工艺更是非常精细,特别是镌刻在门户之上的石联门当雕成梅花、菊花,牡丹花、荷花四样花卉,形态逼真,而装饰在门联和门柱的交角上的蟠螭或龙头,则更具明朝绘画雕刻风格。明朝时的老居户室内木柱底下,牢牢地印记着明代皇帝的圣喻--木柱底下加垫一块木板。尽管下命令的朝代已经终结多年,而被作为证物的木板依然存在,这不正印证了那句“沧海桑田”的老话吗?
  往事已矣,青山常在。牌楼虽旧,道义尚存。愿圣旨牌坊所旌表的正大宏义世代相传下去吧。
发表于 2005-7-25 15:54:58 | 显示全部楼层 <

[转帖]走遍阳新之踏访圣旨牌坊村

感觉每一个传说```故事情节都很吸引人```特别是我``
怎么王英那边这么多美境```
可怜我连王英在哪个方向都不知道```恨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阳新新阳网 ( 鄂ICP备19013424号-2 )

GMT+8, 2024-4-26 12:53 , Processed in 0.22886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