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58|回复: 2
收起左侧

[阳新新闻] 留守老人"退位让贤" 阳新80后农场种田"后继有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23 05:3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本网讯(黄石电台 记者张婷)18号上午,一位皮肤黝黑的年轻小伙儿走进阳新县荆头山农场大队部,向队领导提出申请多批几亩土地。小伙子告诉记者:他叫胡新骏,前两年,靠种田致了富;因为尝到了甜头,他还想扩大自己的种植面积。农场负责人欣喜地告诉记者:过去,农场里都是五、六十岁的老人在种田,如今,像胡新骏这样靠种田发家致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那么,青年农民和他的父辈们是如何转变生活观念的呢?  胡新骏今年27岁,祖祖辈辈都是荆头山农民。过去,他也像其他农村青年一样,怀揣着“致富梦”前往深圳、浙江等地打工。2009年,正在外地打工的胡新骏突然接到老家打来的电话,父亲告诉儿子,村里人靠承包粮田致了富,希望他能回家接父亲的班。得到这个消息,胡新骏考虑再三,决定回老家发展,胡新骏告诉记者,出去打工的话,一年也就2万块钱,每天还要上班。回家种田,我一年就可以赚5万块,而且一年也就忙那几个月,比上班还舒服些,所以我就留下来发展了。
  2009年,胡新骏在父亲的鼓励下,和大队部签定了20多亩农田的承包合同,种植太湖糯,还引进了机械化设备。第一年,就有5万多元的收入。胡新骏说,自己原来在外打工,长期在外漂泊,钱也赚不到,人也受累,也很想家。现在回家种田,钱也赚到了,也并不辛苦,还蛮舒服的。记者好奇的问道:你为什么说种田舒服呢?胡新骏告诉记者,现在农民种田真的很舒服的,从种到收都是机械化,自己根本做不了什么事,就是管理一下就行了。
  自从把耕种权交给儿子后,胡新骏的老父亲也轻松起来;为了帮助儿子把事业做大,他干脆给儿子当起了技术指导。把自己的经验都教给儿子,从技术上面指导儿子。
  据了解,阳新荆头山农场现有农田面积16000多亩,以种植稻米等农作物为主。改革开放后,多数年轻人认为种田没有希望,纷纷进城打工,只剩下老人留在家里承租、耕种农田。随着国家惠农政策不断加大,荆头山农场的农业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近几年,粮食市场持续升温,也激励了越来越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乡种田致富。
  阳新荆头山农场党委宣传委员汪建宇告诉记者:如今,在荆头山农场已经陆续有100多老人主动让位,让家里的年轻人“接棒”耕种农田。汪建宇说:靠国家的惠农政策,近年来,农场在土地流转、税费收取、农业投入、科技服务等方面,制定出一系列优惠条件和鼓励措施,引导年轻人回乡种田。目的是为了培养新的农业经营管理主体,给新时代的农业经济注入活力。作为我们整个农场的产业来说,父传子、子传孙这个传统还是要的。老人应当逐渐向年轻人转移,年轻人要逐渐渗入这个群体。比如从产业结构调整、机械化这一点来说,五六十岁的老人是没有这个思想意识的,年轻人必须跟上来。
  据统计:目前,荆头山农场承租出去的16000多亩农田中,有8600多亩都是由年龄25至45岁之间的青壮年耕种。
  点评
  近年来,农村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青壮农民抛家别子外出打工,剩下的是38、60部队,自家的土地要不荒芜,要不就请人耕种,本该收获的季节,却看不到农民脸上的笑容。
  农民不愿意种地,是因为传统的农业既辛苦,又不赚钱,看不到希望。随着党的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一批像胡新骏这样觉醒的农民嗅出了其中无限的商机。这批新型农民把散乱的土地,装扮成庄园,把又苦又累的农业,做得轻松自如,让我们这些城里人好生羡慕。
  我们希望通过播发这篇稿件,对歧视农业的农民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在当前城市就业难的情况下,回到家乡,从土地中挖掘潜力,在土地中淘出金子,在希望的田野上找到自己生活的希望。

文章录入:左杭验    责任编辑:左杭验

发表于 2011-5-23 08: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
:yct007)不错
发表于 2011-5-23 10:37:09 | 显示全部楼层 <
的确是好事,免得农村都只剩下些老人和孩子,即解决了劳动力问题,也解决了农田荒芜,粮价高涨的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阳新新阳网 ( 鄂ICP备19013424号-2 )

GMT+8, 2024-5-20 15:49 , Processed in 0.37224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