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论坛

查看: 17965|回复: 146
收起左侧

阳新半壁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4 16:26: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i=s] 本帖最后由 一路上有你 于 2010-5-4 16:27 编辑 [/i]

在阳新县城东25公里长江南岸。孤峰昂举,悬崖如削,突兀江心,屹如关隘,与北岸田家镇互为犄角,形势险要。为太平军阻击清兵之著名战场。清咸丰四年(1854年),太平军为确保天京,踞此夹岸结营,并于江面横贯铁索3道、蔑缆7道,以阻清兵水师。同年冬,与曾国藩、罗泽南等率领的清军英勇作战,终因寡不敌众,将领石镇仓、韦以德壮烈牺牲,其余将士跳崖殉难,致半壁山阵地失陷,横江铁索亦被敌人砍断和销熔。如今,危崖峭壁之上尚存“铁锁沉江”、“东南半壁”、“楚江锁钥”等石刻,虽属当年清军将领杨岳斌、彭玉麟等先后题镌,却成为太平军保卫这战略要地而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山西麓有太平军烈士葬墓“千人冢”,墓碑犹存。
半壁山地处富池江畔,奇峰拔地而起,矗立长江南岸,直逼中流,与鄂东重镇田家镇隔江相对。民间传说秦始皇挥动赶山鞭,将上游黄石市江岸的一座山劈开。此山半壁留在原地,即今西塞山;半壁顺江而下,流至富池畔,遂名半壁山。故半壁山与西塞山分享上壁、下壁美称。半壁山一面临江,悬崖高逾百米,蔚为壮观。大江在此处突然被锁窄,平水季节仅宽500余米,系万里长江三峡以下最狭窄处,犹如咽喉门户。崖下江流湍急,惊涛击岸,慑人心魄。昔人有诗云:“突兀峥嵘半壁山,长江锁钥挽狂澜,巍然门户雄三楚,浪击风雷出险关。”

    半壁山,位居鄂赣要冲,扼控长江上下,为九省通衢的武汉之东大门,古来兵家必争之地。自汉末以来,孙吴大将甘宁、唐节度使杨行密、南宋民话英雄岳飞、元代红巾军首领徐寿辉、元末争天下的朱无璋和陈友谅、明末清初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的军队,都曾在这一带驰骋纵横。半壁山及其周边地区文物古迹荟萃。1981年发现半壁山新石器时代至东周遗址,1984年又发掘出战国时期的陶鼎、龙凤铜镜等。同年又发掘出小泡儿山楚墓。墓主为官家女性,随葬品众多。东南5-10公里,有三国甘宁墓、港下古矿冶遗址、上巢湖黄家的古金桂、古牡丹。西北3-10公里,有深邃宽阔的地下溶洞袁广洞,宋代知府范忠宣书写的“梅山”摩崖;有红军、新四军、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支队和解放军渡江作战的老渡口。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楼主| 发表于 2010-5-4 16:30:1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阳新老渡口和半壁山的照片
老渡口是当时我们常去的地方,对面就是田家镇,30多年前,这里有个小商店,有几户人家,还有道班。当时邮电部的15连,14连都在老渡口和马鞍山,由于下雨,我没爬到山上去看看,现在老渡口周围都

小楼和房子,原来536厂的医院没有看到,因为周围都是房子了。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楼主| 发表于 2010-5-4 16:32:57 | 显示全部楼层 <
本帖最后由 一路上有你 于 2010-5-4 16:34 编辑

回复 2# 一路上有你


    老渡口的街上,向长江走去
593ce5a3t5ab093e1100e[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5-4 16:34:25 | 显示全部楼层 <
本帖最后由 一路上有你 于 2010-5-4 16:35 编辑

从江边看老渡口
593ce5a3t5ab0a447a45a[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5-4 16:36:27 | 显示全部楼层 <
从老渡口看半壁山,雨中不太清楚,可以看见江水小多了,我照相的地方当时都是水啊。

富池是历史重镇。自三国时期建镇至今已逾千年。因其“踞长江锁钥,扼鄂赣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孤峰昂举,悬崖如削,突兀江心,屹如关隘,与北岸田家镇互为犄角,形势险要。为太平军阻击清兵之著名战场。清咸丰四年(1854年),太平军为确保天京,踞此夹岸结营,并于江面横贯铁索3道、蔑缆7道,以阻清兵水师。同年冬,与曾国藩、罗泽南等率领的清军英勇作战,终因寡不敌众,将领石镇仓、韦以德壮烈牺牲,其余将士跳崖殉难,致半壁山阵地失陷,横江铁索亦被敌人砍断和销熔。如今,危崖峭壁之上尚存“铁锁沉江”、“东南半壁”、“楚江锁钥”等石刻,虽属当年清军将领杨岳斌、彭玉麟等先后题镌,却成为太平军保卫这战略要地而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山西麓有太平军烈士葬墓“千人冢”,墓碑犹存。
593ce5a3t5ab0aed2fa71[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5-4 16:37:46 | 显示全部楼层 <
现在的老渡口码头,对面就是田家镇了,现在看起来江面窄了,我们可从这里下长江一直游到武穴。要接近23公里了,因为从富池到武穴17公里。当时从这里到长江游一个来回是常事,半壁山下的水流是非常急和有很多漩涡。那时还有江猪。现在都没有了。
593ce5a3t5ab0c36c5683[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5-4 16:39:11 | 显示全部楼层 <
这就来到半壁山下了,当时邮电部五七干校的校部和1、2、3、5、6、8、13连都在这里,曾经干校在这里盖了很多房子,有上千的邮电部干部和家属住在这里。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楼主| 发表于 2010-5-4 16:40:52 | 显示全部楼层 <
当时的干校老房子大多数已经被拆了,只发现了5座,从这个小路走上去,还能看见两座
593ce5a3t5ab0e4eaef0b[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5-4 16:42:01 | 显示全部楼层 <
这是一个干校老房子,是第24座,墙侧有一个圆圈,写着。不知是那位战友曾经住过的地方,当时一个房子住10个人左右。辛苦啊
593ce5a3t5ab0f13dbb04[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5-4 16:43:09 | 显示全部楼层 <
当时一个连队有一两座这样的房子,一个连队有100人左右。我们是在军管会的领导下,过着军事化的生活。
593ce5a3t5ab0fa522044[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5-4 16:43:54 | 显示全部楼层 <
回复 10# 一路上有你


    这个墙上写着25,墙都是干校员工自己盖的,近40年了,还不错,都是空心砌的,还没有倒。



阳新邮电部五七干校在这里应该竖一个纪念碑,这里很多人奉献在这里了。明年就是我们下干校40周年,应该组织回去看看。
 楼主| 发表于 2010-5-4 16:48:3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阳新国营半壁山农场中学 在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人人网为阳新国营半壁山农场中学 的用户提供真实有效的社交平台,加入人人网,你可以认识更多校友,一起写日志、传照片、分享音乐和视频!
 楼主| 发表于 2010-5-4 16:49:0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阳新县国营半壁山农场中学(阳新国营半壁山农场中学)已有157名同学加入人人网
熊少义

76个好友

13篇日志
徐正华ziv

20个好友

19篇日志
李海明

149个好友

3篇日志
姜振普

31个好友

16篇日志
付文燕

1个好友

3篇日志
周*北

44个好友

14篇日志
孙钰淇

0个好友

17篇日志
王辉

52个好友

4篇日志
孔萌萌

27个好友

14篇日志
孙彦辉

10个好友

15篇日志
马开贵

38个好友

3篇日志
李娜

99个好友

12篇日志
 楼主| 发表于 2010-5-4 16:50:12 | 显示全部楼层 <
半壁山位于阳新富河边的半壁山国营农场境内,长江在此处突然被锁窄,平水季节仅宽500余米,系万里长江三峡以下最狭窄处,犹如咽喉门户,是鄂赣要冲,鄂东南门户,扼控长江上下,为九省通衢的武汉之东大门,古来兵家必争之地。
  相传,秦始皇途经黄石时,一道大山拦住了去路,于是,秦始皇挥动赶山鞭,将上游江岸的一座山劈开。半壁留在原地,即今天的西塞山;另半壁顺江而下,流至富池畔,遂名半壁山。站在半壁山的顶部鸟瞰万里长江,让人惊叹“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壮观。再驾一叶渔舟穿行在长江上,抬眼望,半壁山的绝壁上有古人留下的“东南半壁”、“铁锁沉江”、“楚江锁钥”三大摩崖石刻,让人怀古感叹。半壁山在此一面临江,悬崖高逾百米,崖下江流湍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慑人心魄。

  一、铁锁横江战役

  公元280年,即晋太康元年。三国末年,晋国在灭亡蜀汉后,晋武帝司马炎积极为灭吴作准备,诏令益州刺史王浚修舟舰,练水师。王浚作“大船连舫”,以致木屑“蔽江而下”,而吴主孙皓根本不作军事准备。太康元年二月,王浚率大军从成都出发,顺江而下,几乎兵不血刃就夺取了夏口(汉口)、武昌等要塞,吴军依仗长江天险,仅在半壁山等江面“铁锁横江”设置障碍。《晋书》载:“吴人于江险碛要害之处,并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余,暗置江中。以逆距船。先是,羊祜获吴间谍,具知情状。浚乃作大筏数十,亦方百余步,缚草为人,被甲持杖,令善水者以筏先行,筏遇铁锥,锥辄著筏去。又作火炬,长十余丈,大数十围,灌以麻油,在船前,遇锁,然炬烧之,须臾,融液断绝,于是船无所碍。”铁锥遇筏而拔,铁锁遇火而化,吴军望旗而降,吴国最终走向灭亡。故此,唐代诗人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诗曰:“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指的就是这次战役,它彻底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对此,也有许多研究文史的人士则认为,此场战役不是在发生在半壁山,而是发生在西塞山。

  二、摩崖石刻和古炮台遗址

  1853年春,清廷为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派安徽巡抚江忠源率水陆两军驻守半壁山。1854年秋,曾国藩率湘军攻陷武汉,其水师顺江东下直扑九江。太平军在半壁山结垒5座,与对江的田家镇架起3道拦江铁索,系于半壁山崖下,与清军血浴奋战。后清军分水陆两路夹攻半壁山,太平军陷入绝境,至死不降,有的跳崖殉难,有的因舟覆溺死,当时有人形容这些牺牲的将士:“平地血流,崖有殷痕,江之南岸,水皆腥红。”太平军在此牺牲的将士达数千人之多,江面到处是太平军将士的尸体,鲜血也将江水染红,当地百姓便将这些牺牲的将士从水中打捞起来,就地掩埋在半壁山西北边的山脚下,后由一清军小军官立了一块“千人冢”的墓碑,该碑现存省博物馆。清军为纪念铁锁横江之胜利,由水师统领彭侍郎玉麟在半壁山北侧的摩崖上直书“铁锁沉江”四个大字,该摩崖面高3.5米,宽1.5米。10年后,即1864年,清总兵丁泗滨又在东北侧石壁上再横书“东南半壁”四个大字,该摩崖面高1.5米,宽2.5米。1884年,八国联军进攻中国,湖广总督张之洞奉清廷之命,在半壁山用石灰和糯米等物建造江防炮台,以防八国联军进犯武汉。清军将领杨岳斌再在半壁北侧峭壁上摩崖上横书“楚江锁钥”四个大字,该摩崖面高1.4米,宽4.5米,附刻小字:光绪十年甲申春正月,湘阴左光培、衡山许云发、衡阳魏纲奉命筹办江防建筑炮台,南岸三座,北岸一座,十月而功成,谨志之以垂为朽。如今,摩崖石刻和古炮台遗址依存可见,成为长江沿岸一道难得的历史景观。  

  三、半壁山之战

  1937年抗日战争暴发,为保卫大武汉,国民政府在富池口构筑了一道江防要塞,半壁山为要塞核心。1938年,国民政府军派遣第九十八军一九三师三八五旅旅长马骥率加强旅7200名官兵驻防半壁山,扼守武汉东边门户。在半壁山一线炮台布各种炮40门,重炮布于山之西侧,以控制田家镇。全旅官兵同仇敌忾,签名宣誓“愿与半壁山共存亡”。9月,日军陆海空联合,疯狂进攻半壁山要塞。并派出军舰对半壁山阵地连续炮击、飞机轮番轰炸,舰上炮弹与敌机炸弹密如雨注,守军阵地炮台巨大的条石和石柱被炸得粉碎,步兵掩体经常夷平,半壁山顶被削去一截。中国守军顽强抵抗,激战半月余,重创日军,使半壁山成为日军难以逾越的天险。但终因阵地尽毁,半壁山沧陷,三八五旅奉命撤离。此役抗日将士阵亡824人,伤278人,英雄的鲜血又一次染红了这块土地。

  四、半壁山盼迎天下客

  记者在半壁山采访中发现,半壁山及其周边地区文物古迹荟萃。1981年发现半壁山新石器时代至东周遗址,1984年又发掘出战国时期的陶鼎、龙凤铜镜等。同年又发掘出小泡儿山楚墓。墓主为官家女性,随葬品众多。东南5-10公里,有三国甘宁墓、港下古矿冶遗址、上巢湖黄家的古金桂和500年的古牡丹。西北3-10公里,有深邃宽阔的地下溶洞袁广洞,宋代知府范忠宣书写的“梅山”摩崖;有红军、新四军、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支队和解放军渡江作战的老渡口,这些古文物遗址都依存可见,与半劈山古战场组成了半壁山古文化,是黄石地区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为此记者采访了半壁山国营农场(管理区)刘道诗场长。他说,半壁山古文物随处可见,由于该农场是一个农业经济,基础还很薄弱,对现有的旅游资源无法开发利用,他们所做的只能对现存的古文物进行保护,比如有很多人愿投巨资、给农场每年上缴100万元利润在半壁山上采石,均遭到拒绝。他希望政府部门和有关职能部门能把半壁山列为全市旅游整体开发上,与西塞山等沿江景点一线相连,让半壁山成为黄石地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吸引天万元利润在半壁山上采石,均遭到拒绝。他希望政府部门和有关职能部门能把半壁山列为全市旅游整体开发,与西塞山等沿江景点一线相连,让半壁山成为黄石地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吸引天下游客。
 楼主| 发表于 2010-5-4 16:50:56 | 显示全部楼层 <
本帖最后由 一路上有你 于 2010-5-4 16:54 编辑

临江怀古,自古半劈山乃兵家必争之地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阳新新阳网 ( 鄂ICP备19013424号-2 )

GMT+8, 2024-4-29 02:18 , Processed in 0.339331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